家书,展现信仰的力量
■陈博 舒跃涛
《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人民日报出版社)一书,收录了57封家书,家书中展现的历史背景和情感线索,与相关人物的老照片和回信一道,为读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故事。
这一封封打着鲜明时代印记的家书,是革命和建设时期革命者内心世界的生动体现。在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经常有人发问: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这一问题,我们能从这些家书中找到答案。这些家书,可以看作是一部别样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其中凝结着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的共和国之魂、时代建设者用汗水铺就的复兴大道,字里行间彰显着“信仰”二字的伟大力量。
我们从家书里,看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毅然奔赴战场、慷慨赴难的身影。1921年春,任弼时在赴苏联留学前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况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1936年,赵一曼烈士在抗日武装斗争中被捕。她在临刑前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革命先辈虽然处于恶劣的斗争环境之中,却有着救国家于危难的坚定意志和革命豪情,这一切都来自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朝着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努力前行。
优秀共产党员实干苦干的崇高品质在一封封家书中得以彰显。1953年9月,徐特立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我希望你们每一日每一时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上半晚想自己的困难,下半晚一定要想群众的困难,以及政府的困难,机关负责人的困难。”1993年9月,还在生病住院的孔繁森给刚考上大学的女儿写信,告诫她要学会勤俭节约,努力生活,要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一个怎样的新中国的问题摆在共产党人面前。如今,中华民族正大步走在伟大复兴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共产党员迎难而上,以保护人民群众为己任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家书中得以鲜明体现。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武汉抗击疫情的党员医务工作者、甘肃省首批赴湖北支援医生周馨瑜在给即将中考的儿子信中说道:“妈妈是千千万万个逆行者之一。‘逆’的是私情,‘行’的是公益。对妈妈而言,‘行’的更是一份责任。孩子,男儿当自强,你的双肩有使命有担当,你会在危机之时,明白何为抉择,何为果敢。”这些“逆行者”的家书中,体现着新时代党员不畏生死、逆行出征、攻坚克难的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共产党员将信仰之力注入磅礴恢宏的新时代发展大潮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时代考验中挺身而出,推动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大步前行。
《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里,每一封家书读来都令人动容,每一封家书的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家书虽短,重如千钧,闪耀着共产主义信仰的耀眼光辉,更体现着在寻求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接续奋斗征途上,共产党人用坚定的信仰为百年大党书写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