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三湾改编》专家观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在观影后,从影片的主题立意、叙事风格、创新模式等多个角度,共同探讨新时代主流影片应如何进行艺术创新与突破。
电影《三湾改编》依托于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创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导演杨虎在研讨会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入伍40多年,能执导拍摄‘三湾改编’这段历史,让我既感到光荣又十分忐忑。这部电影中,我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刻画上,尽可能地用镜头展现那个时期里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们。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我们对党史军史做了扎实的研究,力求让每个人物都真实立体,有血有肉。”
电影《三湾改编》以全新的散文式叙事方法构建,将艺术表达与历史故事完美融合,收获了参与研讨专家的一致称赞。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宝林表示:“影片以新颖的散文式叙述,真实地还原历史场面,将成为激励广大群众学习党史的又一力作。”《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特别提到,电影《三湾改编》散文化的表达有新意,“形散而神不散”,将“三湾改编”的前前后后叙述充分得当,神立住了,又增加了一定的戏剧性。《解放军报》文化室主任刘笑伟认为,电影《三湾改编》用更加富于温度、富于质感的艺术表现,讲述了大家所熟悉的史实故事,探索出了一条拍好军事题材电影的新路,带给我们重要的创作启示。
“从电影《三湾改编》中能看到主创人员的用心、用情、用功。”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说,“它昭示着一条真理,就是党对电影艺术的领导,一是依靠艺术家,二是尊重艺术规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创作人员、服化道、音乐等诸因素的优化组合,从而保证了这个影片具有一流的思想艺术质量。”《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指出,《三湾改编》是表现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上重大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部力作,“整部电影以事带史,史中觅诗,风格突出,特点鲜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院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提到:“本片用影像手段再现党史军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故事主线清晰、叙事完整、表达顺畅,人物形象鲜明,符合当年的历史情境和历史真实。”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谈到,影片高度尊重史实,严格参照了军事史料,保证了史实上的权威性;非常注重象征意义的使用,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结合,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教材。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对电影《三湾改编》的价值给予高度肯定:“本片讲述了‘三湾改编’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体验式的镜头语言,调动起强烈的代入感,再现了战争片的风骨。”《解放军报》原文化部主任陈先义评价,这是一部讴歌人民军队光辉历程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建军道路的作品,还是一部表现“支部建在连上”理论产生过程及意义的作品。《中国电影报》副总编辑张晋锋表示,电影《三湾改编》以平等的视角跟观众进行交流,尊重历史,尊重观众,尊重艺术,非常难得。在建党百年这一历史节点,电影《三湾改编》是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的电影。
电影《三湾改编》由江西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吉安广播电视台、井冈山西江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井冈山西江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联合发行。影片由杨虎执导,肖裕声、王玮担任编剧,侯京健主演,将于近期上映。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颜品、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影视部政委张军、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黎隆武、江西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赵卫萍及相关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观摩研讨会。黎隆武表示:“电影《三湾改编》即将公映,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希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艺术呈现,向革命先辈致以深深敬意,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