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以独特视角彰显中华文化传承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寇政华 慕佩洲 责任编辑:王韵
2021-01-25 10:05:31

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集大成者,故宫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印记,也凝聚着一批批宫城营缮者的智慧和心血。在故宫迎来六百周年“生日”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摄制了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从古建筑修缮和保护的角度,记录一代代故宫匠人研究、保养、修缮紫禁城这片古老建筑群的过程,在故宫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间探寻历史积淀的文化脉络。

故宫经过六百年的漫长岁月,依然保持着红墙黄瓦、流光溢彩的隽永魅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工匠的悉心呵护。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共三集,以“丹宸永固”大展的筹划准备为切入点,沿着紫禁城泱泱六百年的历史痕迹,揭开这座宫殿青春永驻背后的匠心传承。层叠的古建筑由历史积累而成,诉说着紫禁城六百年的沧桑岁月。作品激起人们对工匠精神的敬佩,也让人为故宫六百年坚守传承的历史文化而感动。

在纪录片中,镜头随着清晨缓缓推开的午门,开启了以古建筑修缮为主线的故宫之旅。在纪录片的视听语言下,历史与现实交相呼应,每一座古建筑不再只是凝固的历史。故宫古建部、工程管理处、修缮技艺部、文保科技部、考古部等部门的新老工匠们,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继承发扬着中国建筑“八大作”的营缮技艺,与紫禁城过去的数百年光阴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故宫的传统木结构建筑,要抵御上百年的风霜雨雪,离不开瓦片的守护。由琉璃瓦层叠铺成的屋面,虽然不惧水火,但如果有植物的种子在瓦缝间生根发芽,就足以摧毁宫殿的防水系统。在清代内务府的记载中,紫禁城每年都会组织专人驱除瓦面的“天敌”。如今,故宫工作人员上房除草的身影与历史文献重合,历史也变得真实可感。

故宫有着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在六百年的岁月长河里经历了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曾说,“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为了讲好故宫工匠们与古建筑的故事,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的创作团队,秉持“宁可不拍,也不能给文物带来任何可能造成损害的风险”的原则,查阅了《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明实录》《清实录》等书籍,深入了解工匠们的修缮过程,挖掘他们在考古、拓印、贴金、换木、修楼、抹墙等细微处的匠心技艺,结合历史照片、老匠人的回忆、中外文献的记载等,让故宫的故事有了更加丰富的意蕴。

以故宫为题材创作的纪录片有很多,如《故宫》《故宫100》《故宫新事》等,作为2016年热播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这部纪录片在不少人已经比较熟悉故宫的基础上,要打动观众并非易事。为此,《我在故宫六百年》将焦点落在了故宫修复者和古建筑的故事上,延续了小切口大情怀的风格,用古建筑修缮的日常点滴继续丰富和深化着故宫的文化内涵。

更换屋顶上一副神兽的犄角,灵性的生命开始新的轮回;组装一部新做的榫卯,让彼此成为最稳定的依靠;替换一块破碎的青砖,脚下的路会更加牢靠……补一片瓦,修一间屋,在新老工匠的传承守护下,故宫在六百年的风霜雨雪下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故宫建筑的修复过程,更彰显了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