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体育频道>>军营特色体育>>正文

北京军区某通信大队探寻“信息尖兵”的体能基因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柴华  尹虹宇责任编辑:王春艳2014-04-14 17:21
拔河比赛。
哨响争球。

军事通信堪称信息化战争中的“神经系统”,战时要时时保持“动中通、通不断”,这就要求通信兵除了具备过硬的通信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极强的抗疲劳、抗干扰能力,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体能,也因此成为衡量“信息尖兵”战斗力水平的“硬杠杠”。北京军区司令部某通信训练大队通过别具特色的手段和途径,让学兵在专业学习之余保持高涨的体育锻炼热情,使得技能和体能二者兼得——

通信兵特色十足的体育活动

都说“苦侦察,累架设”,通信兵到底有多累?看看他们的500米综合作业考核就知道了:背着七八公斤重的线圈攀高架,越堑壕,穿铁丝网,过铁轨,穿乡间石路,跳弹坑,翻高墙,十余分钟时间里要上攀下挖完成铺线,并调试线路畅通。

对于刚经过新兵集训的学兵而言,虽然训练标准没有这么高,但只是爬上4米高的训练杆完成攀登固定科目,最初也让他们有些发憷。可在北京军区司令部某通信训练大队的训练场上,学兵们在训练杆上却练得正欢。5人一组依次进行,前一个刚滑下,下一位就一个跃起攀了上去。他们练得这么起劲,就是为了能在大队的通信兵杯运动会上一较高低。

今年该训练大队通信兵杯运动会已进入第32个年头。“我们的运动会,通信兵岗位特色十足!”大队体育委员会主任、副大队长任利伟介绍,“在军区司令部和全区通信部队范围内都小有名气,这也是运动会能够坚持30多年一直保留至今的秘诀所在。”

此言不虚,从运动会的一些比赛项目名称可见一斑:“三千米寻线”,是把三公里跑和通信兵的收放线有机融合,并加入绕桩折返、接力等内容,使原来枯燥的三公里变得更加有趣味有看头;“折返接力双飞燕”,是把折返跑和通信兵的爬杆架线结合起来,追求速度的同时还要有“高度”。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通信保障的依赖性更强,这就对学兵的专业技术要求更高。同时,针对攀登固定、收放线、有线架设等专业课对学兵的耐力、速度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所固有的特殊要求,加上战场上必须具备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大队不断创新开展带有“通信兵味”的体育活动。

山地定向越野就是该大队近几年主推的项目之一。战争中战斗进行到哪里,通信保障就要到哪里,因此识图辨位、勘察地形也是通信兵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该大队依托地处西山脚下的地理优势,定期组织学兵进行全副武装的山地定向越野,每一次都重新设计路线、绘制地形图,让学兵们在保持兴趣的同时,能将军事地形学用到实处。

大队学兵有的来自一线作战部队,也有一些来自非全训单位,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去年入伍时间调整后,培训任务和时间都进行了相应的变动。针对这种情况,大队各学兵队积极调整训练计划,让一线作战部队学兵帮扶非全训单位学兵。“前些年个别学兵队领导急功近利,急于提高学兵体能成绩,用诸如‘饭前小练兵、睡前小热身’的土政策、土规定,被我们发现后紧急叫停。”政治处主任马文祥如是说。

为此,大队由训练部门牵头统一规范了通信兵特色体育活动的组织训练形式,使得方法更科学、内容更丰富。同时,大队在兵与兵、班与班、区队与区队、中队与中队之间叫响“比学赶帮超”活动,激发官兵训练热情,营造浓厚的体能训练氛围。

CBA冠军球队教练指导学兵

如果说出于专业培训的需要,该大队的通信兵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那么,大队以篮球为代表的“三球鼎立”特色,凸显的则是大队官兵一代代承袭下来的“体育基因”。

大队从1976年4月迁至西山至今,从当初的通信干部轮训到通信士官学历培养,再到现如今的通信学兵短期培训,虽然职能在转变、任务在调整,但一茬茬通信兵围绕球类运动营造的火热体育氛围一直在延续。

10届7冠,这是大队在军区司令部直属队“战友杯”篮球赛上获得的荣誉。如此强大的实力,让其余40多支队伍在每一届比赛抽签分组时,面对他们唯恐避之不及。

能有如此佳绩,首先得益于大队长久以来的篮球传统。“当时开展篮球运动,纯属官兵个人爱好,后来慢慢演变成有组织地自下而上的选拔比赛,这也源于篮球的独特魅力,既强健了体魄,更提升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大队长张诚忠介绍,“近10年的数据显示,哪个中队的篮球运动开展得好,其专业训练和结业考核也都名列前茅。”

大队营区中央就是三块篮球场,课余时间几乎从来没有空闲过,篮球迷们基本上是“三天一小练、五天一比赛”。每年的“战友杯”篮球赛更是队员们练兵的好契机。一开春,各学兵队就开始层层练兵选拔,组队进行备战。

大队还有自己的“独门秘笈”,那就是有CBA冠军球队、北京首钢金隅篮球俱乐部的适时“点拨”。自从首钢篮球俱乐部2009年在该大队进行军训后,俱乐部就和大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俱乐部球员每年在大队进行军训,同时定期组织二、三线球队来大队进行切磋交流,并派出教练给大队官兵传授专业的篮球技战术动作。俱乐部青年男篮教练张云松、孙宝强等都曾前来指导,首钢男篮队长陈磊也曾率青年队和大队官兵进行过联谊比赛。

对大队官兵指导最多的当属首钢男篮三队教练刘宏威。训练之余只要有空,刘宏威几乎每周都来大队教球,主要是在战术意识上对官兵进行指导。有一次,为了给大队篮球队个人能力突出但喜欢单打独斗的史泽霖一点“教训”,刘宏威专门带了两个青年队队员前来,在场上不停夹击史泽霖,没让他全场得分超过10分。得分受挫的史泽霖终于认识到球场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为此改变了喜欢单打独斗的毛病,后来还成为球队夺冠的核心球员。

虽然没有打篮球的人数多,但大队的乒乓球运动和羽毛球运动也有各自不少的“拥趸”。走进各学兵队,休息时间每张乒乓球桌前都会有战士展露身手,切磋技艺;办公楼后因地制宜建起的几片羽毛球场,也总在课余时间被教员和学兵们占个满满当当。

“大队从组队至今,始终围绕提升战斗力,结合担负任务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通过专业课训练和体育活动相结合、趣味运动和竞技运动相结合,激发官兵的体育活动热情,淬炼官兵能打胜仗的使命意识和过硬本领。”大队政委郭玺平自豪地说,“我们大队取得的全军、军区和司令部的各种体育活动奖项累计起来达85项,摆满了大队荣誉室的三个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