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金达莱: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纪念馆内,一处落地玻璃橱窗里展出的中美两军装备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墙上一边挂着美军现代化的武器、制作精良的皮靴、大衣、手表、指南针等用品,另一边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国造”的枪支、单薄的军装、黄胶鞋……
墙上一张“志愿军一个军(员额约5万人)与美军一个师(员额约1.7万—2.5万人)重型装备对比”图则更为直观地显示了双方装备的差距:
美军各种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榴弹炮72门,高射炮64门,联络飞机22架;
我军这些装备后面标注的数字均是:0。
无论从哪个方面比,交战双方武器装备水平相差都如此悬殊,我们为什么能打赢这场仗?
答案,在被鲜血染红的金达莱花里,在从战场凯旋的老兵记忆里,在共和国历经70余载风雨而愈发灿烂辉煌的史册里。
——和平之师必胜。山风呼啸,雪花飞舞。山坡上,志愿军战士们架着步枪,匍匐在雪地里,保持着战斗姿态,身上落满积雪。纪念馆里,还原了长津湖战役的场景。
“气温大约有零下40摄氏度,很多战士为避免被敌人发现,趴在雪地里被冻死。”亲历了这场战役的91岁志愿军老战士常宗信眼含热泪回忆说。
长津湖战役扭转了东线战局,保障了西线志愿军作战部队的侧后安全。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功显赫的美军“北极熊团”全军覆灭,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获。
“咱们装备是没敌人好,但当时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守住阵地才能保卫祖国,把敌人打跑了,咱们才能有太平日子过!”70年后的今天,常宗信语气坚定地说道。
——正义之师必胜。“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一面褪色的军旗(复制品)摆放在展柜里。1952年11月,志愿军战士将这面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志愿军与强敌浴血奋战43个昼夜,这面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旗上,留下了381个弹孔,始终屹立不倒。
“这是上甘岭上被炮弹炸得粉碎的岩石和弹片,战役中,敌人向这块不足4平方公里的高地发射炮弹190多万发,炸弹5000余枚,把山头削低了2米,翻起了1米多厚的碎石。”纪念馆文物保管科科长齐红说。
“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牺牲前,邱少云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
把邱少云遗体抬下战场的志愿军老战士韩远泉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老泪纵横:“邱少云遗体下面,是四条长、宽约15厘米,深约3厘米的土槽。这四条土槽是邱少云在全身着火后,在冻土上手抓脚蹬所留下的。他的鞋子被烧没了,衣服和身体被烧得糊在一起。”
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壮烈牺牲的英雄们和这场举世闻名的战役一同,被人们永远铭记。烈士们的鲜血,也向我们讲明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
——人民之师必胜。“抗美援朝运动馆”中,一张“香玉剧社”号米格—15飞机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战争打响后,28岁的豫剧演员常香玉决定义演筹钱捐赠一架战斗机。半年时间里,她带领香玉剧社走过大半个中国,靠义演捐款兑现诺言。
参军、参战、支前、捐款捐物、为志愿军炒面、给将士们写信、慰问演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有力支援了一线作战,也促进了国内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炮火把天空映成了红色,一群志愿军战士顶着枪林弹雨,抢修铁路,抢运物资……纪念馆内一组雕塑再现了当年活跃在朝鲜战场上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场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897部队火车副司机关云庆常年奋战在运送军火和物资的运输线上,对此感触颇深:“白天进山洞躲避,晚上罩上防空帘运输,我们运送的不仅是军需物资,更是战争胜利的希望。”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两水洞、云山城、清川江、长津湖、上甘岭……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成千上万的志愿军战士把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刻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深刻证明了并将继续证明着: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战士王凤和在家中看报休息(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关云庆肖像(2018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发
辽宁省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队员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