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致败因素”研究
■李承强
《孙子兵法》有云:“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战争的胜负往往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每一场胜利往往具有不可重复性,而导致失利的背后却往往存在某些确切的、相似的原因。战争“致败因素”,是指导致战争失败的因素。随着战争形态的演变,“致败因素”也在不断变化。研究战争的“致败因素”,可以有效指导部队建设,帮助指挥员洞察战场态势,规避战争风险。
从战争历史中总结“致败因素”。从战例中学习战争,是军人研究战争的重要方法。但应该注意的是,研究战例时,不能只是学习成功战例,对失败战例却研究很少。要知道,败战虽不及胜战荣耀,但它给人们的教育和启迪往往更为直接、更有震撼力。研究失败战例,应从作战筹划、兵力部署、指挥决策、后勤保障等方面深入剖析,区分主客观原因,找到导致战争失利的关键因素。同时,研究成功战例也要改变思路,百密尚有一疏,成功战例也难免存在失察、失算、失策的地方,从这些方面梳理教训、反思不足则更有价值。
在演训实践中探寻“致败因素”。演训实践是部队经常性工作的中心,也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部队实战化训练持续深入,跨区演习、联合军演等各类演训活动越来越丰富,构成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来源。总结演训实践经验,不仅要知道胜在哪里,更要深究败在何处。应从情报侦察、力量使用、指挥控制、战法手段、综合保障等方面反思演训实践不足,突出基于体系作战能力、认知作战能力、信息攻防作战能力、远程精确作战能力等关键作战能力,把实战实训弱项短板找准、把问题症结分析透。只有不断梳理演训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针对“致败因素”组织专攻精练,才能破除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壁垒,实现强弱转换,促进部队战斗力有效提升。
在预测未来中透视“致败因素”。未来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电、认知等多维领域展开,较量的是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制胜未来战场,就要顺应战争发展趋势,把握特点要求,找寻自身不足。研究战争“致败因素”,应立足战争全局,时时处处审视战争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人才短板、武器弱点、算法缺陷、体系漏洞等,避免“弱点致败”。同时,树立科学思维方法,用好复杂系统、大数据等科学方法,模拟论证战争体系整体作战能力,找到可能影响自身取胜的核心因素,从而为制订政策、指导部队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