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信息化进攻战斗的质效
■陆 锋
信息化武器装备尤其是先进侦察和预警系统的广泛运用,使得战场变得异常透明,进攻显得难上加难。如何面对信息化战场这种复杂环境,采取灵活手段,增强进攻战斗的质效,达成进攻的最终目的,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灵活把握转入进攻的方法。进攻艺术及其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是由怎样和采用何种方法转入进攻决定的。信息化进攻战斗出现了可能以各种方法转入进攻的情况:从与敌人直接接触的状态下(从调整部署或军队换班后从防御态势下);在纵深构筑的出发地域前出后从行进间转入进攻;从行军纵队,即行军中展开战斗队形后从行进间转入进攻;以综合方法进攻等多种形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渗入,最通常的方法就是从行进间转入进攻。准备该种进攻时,军队通常在己方防御纵深内占领并构筑出发地域,其距战斗接触线的距离应保证在敌战术毁伤兵器的射程之外,以及减低敌使用地面侦察手段的效果。但冲击时必须勇往直前,迅猛敏捷,以使敌人来不及做出有效反应,以达成战斗的突然性。
坚决力求进攻的突然性。在各种战争中,突然性总是进攻一方的“助手”和“王牌”。突然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来弥补兵力兵器的不足,达成粉碎数量上优势敌人的目的。相反,如果不能保证突然性,则灵活的协同动作、周密的战斗保障就无法实现。现代战斗中,突然性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部队的突击、火力、机动和防护能力的提高,能使其运用各种方法转入进攻,因而,也能更有效地达成突然性。但是,为达成所必需的结果,应当考虑防御之敌在侦察和实时实施突击方面的对抗措施。现在,在拥有现代化火力控制系统和高精度武器条件下,组织和实施对敌火力毁伤和利用火力突击效果,为以新方式达成突然性创造了前提条件。一方面,使用各种毁伤兵器对敌实施综合打击,提高了达成突然性的效果,能够同时侦察多个目标并按照“发现即毁伤”的原则立即将其消灭;另一方面,能够迅速瘫痪敌人军队指挥和火力控制系统,使敌人并非总是能够立即消除突然性的后果。
适时注重进攻中的机动。现代进攻战斗中空间规模的扩大,高度机动的部队和分队参加战斗,决定了必须在更加宽广的范围内实施机动。过去,进攻的过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突破敌人防御和军队在其战术与战役纵深的行动。这两种行动在实施机动能力方面彼此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信息化进攻战斗,机动变得越来越坚决、深远和多样化。一个典型的特点是,火力机动和兵力兵器机动与部队突击相结合。与火力和突击相比,尽管机动不是直接意义物质力量的体现,但没有机动就不能在关键的方向上及时集中力量、发扬战斗积极性、达成突然性、保持战斗中的紧密而不间断的协同动作,保持己方军队的生存力和战斗力。但是,现代战斗的规律性是机动的作用和意义越突出,其组织和实施也就越复杂。这是因为,实施机动的机会稍纵即逝,防御之敌也力图实施广泛的机动。因此,任何一场战斗中,对抗双方的指挥员在组织和实施机动上不可避免地会进行紧张的角逐。可以预料,未来诸如机动奔袭行动样式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时刻关注对敌火力毁伤。进攻的胜利直接取决于对防御之敌实施可靠的火力毁伤,火力毁伤的主要目的是使敌人遭受损失,不能实施有组织地对抗进攻一方的行动,以此为顺利遂行战斗任务创造必要条件。达成此目的的方法是编成内的各种弹药对防御之敌实施协调一致的综合打击。信息化进攻战斗,火力毁伤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现代突击兵器和防护兵器的比例可以有根据地得出结论,即它们的对抗具有特别紧张的特点,防御“火力的生存力”在成倍地提高。为了使进攻一方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敌人,要求对其目标达成纵深毁伤。一方面是高精度武器系统、侦察突击系统和侦察射击系统。战斗实践和演习经验证明,直升机等高度机动性联合火力可使合成部队指挥员在需要的时刻集中密集火力毁伤敌方最重要的目标,在最短的时限内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转移火力,以夺取和保持火力优势。另一方面,应积极采取“软杀伤”并将火力毁伤的重点转到对敌“火力源”的毁伤,以达“完伤”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