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金牌课程建设着力点在哪
■吴学平
●改革创新关键在人,军事院校是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方阵的关键环节,只有一流课程才能支撑一流教育进而培养一流人才。
课程建设是院校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和系统性工程,其质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军队院校金牌课程建设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基础上,要不断拓展深化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基础性、发展性、互动性内在要求,紧紧扭住研战教战这个“牛鼻子”,多出精品、快出精品。
把准金牌课程建设的吻合度。吻合度,是指金牌课程建设的方向、目的、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这是院校抓金牌课程建设应首先回答的问题,既包括应该重点建什么课程,又涵盖建成什么样课程的问题。为此,在金牌课程建设中,一是选准课程,突出重点。院校专业不同、性质不同,课程门类也千差万别。在建设中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紧盯能力素质模型来遴选重点课程,逐步推进,在抓好金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带动课程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二是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把准方向。教学目标制约教学过程、方法及师生课堂活动方式。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既应包括教员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或标准,也包括学员学习目标、方法与能力标准。三是课程设计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能力指标。课程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区分教学环节、合理确定教学重难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使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和指导学员的学习,有利于学员能力的提升,并可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拓展金牌课程建设的广博度。广博度,是指金牌课程教学的范围或范畴,是指金牌课程教学应有一定的延伸性与拓展性。未来战场对军队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将更高,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具有更广的范畴。为此,可从以下方面拓宽金牌课程广度:一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范畴适当拓宽。未来作战是信息化智能化联合作战,要求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宽的视野,必须具有联合作战思维。在每门课程建设中均应适当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以扩大学员的知识面。二是适当拓宽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应着眼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准确界定课程的教学定位与目标并适当拓展,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应在教学中将知识传授、技能提升、思维拓展、意志品质塑造等融为一体。三是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员主动延伸学习、拓展学习。在教学中,应运用翻转课堂等方法,转变学员的学习角色,突出其主体地位,让学员在自觉、主动的学习中,不断拓展视野,享受延伸学习、主动学习的乐趣。
提高金牌课程建设的实战度。实战度,是指金牌课程贴近实战的程度。军队院校教学的目的明确,就是培养打仗人才。教学的实战度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是影响教学质量效益的重要因素。院校金牌课程教学主要应在课程体系建设、内容设置的针对性及实战化训练条件等方面努力。一是突出重点,建强实战化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应聚焦培养未来战场需要的人才,着眼与备战打仗相关度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战化课程开设与拓展,把军事专业课程、作战指挥课程等做为实战化课程建设的重点加速建设。二是聚焦内容,扭住实战化教学的内核。着眼服务实战,聚焦军事专业技能、作战指挥等核心能力,按照紧扣任职岗位需要、紧贴打仗本领培塑、紧盯未来战争发展前沿的要求,来充实和完善实战化的教学内容。三是以战领教,建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员能力生成的重要支撑,是实战化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课程实战化程度的基本标志。课程应围绕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条件建设、对抗训练模式、训练环境构设等要素,为开展实战化教学实践活动奠定基础,营造近似实战的实践性教学背景。
确保金牌课程建设的创新度。创新度,主要是指课程建设内容、方法手段等的创新程度。课程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课程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管理等需要持续创新,才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在建设中,一是瞄准前沿,创新教学内容。要想培养打赢未来之战的人才,前沿性的内容是基本前提。为此,应突出紧扣部队的新编制体制、新装备来创新教学内容,要创新开展前沿性的军事理论研究,并及时实现成果转化进入教学,要及时吸纳部队的新战法、新训法,确保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与前沿性。二是着眼实效,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就是要主动适应时代形势发展,主动推进教育观念转变,全面适应学员特点和课程性质,创新运用现代前沿教育技术与手段,来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的升级和拓展,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三是统筹推进,创新课程建设管理。课程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用力、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课程建设管理机制及配套措施上,建立统筹协调推进制度机制,避免课程建设成为突击性工程,使课程建设实现“多维建、有人管、有方向、有目标、有措施、有保障”,从而将课程真正打造成金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