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是对疫情冲击最有利应对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郭威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0-06-13 18:55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季度增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合理有序加快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将逐步改善,我国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不可避免的国际经济衰退会对我国外贸出口、上下游产业链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然而危和机往往相生相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每一次危机的发生往往也是催生深层次改革的动力。在全球格局深刻变化、国内面临巨大挑战的形势下,唯有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的风险和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所指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

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具有有利条件

新一轮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动改革开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重要开放平台加快建设,金融服务业等领域重大开放举措落地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为我国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增长动能和要素优势加快转换,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突破和广泛应用,“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产业发展加快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本和技术要素支撑。

国内市场优势持续释放,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场需求的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规模庞大且未来的发展潜力和韧性十足,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国内市场,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客观认识当前推进改革开放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来看,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从当前疫情演化形势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都可能远超预期。全球贸易萎缩,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面临全面衰退的风险,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趋势更加凸显,国际经贸合作关系遭到不利影响。美国实施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流动性溢出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随着各国疫情的加剧与防控力度的加强,世界范围内的暂时性经济停摆,使得全球产业链遭受重大冲击。疫情的快速蔓延使得有些国家失业率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一旦经济社会出现动荡,为转移国内矛盾焦点,地缘政治和地区军事冲突风险加大,全球安全形势可能会面临巨大挑战。从国内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疫情对我国供给和需求均产生较大冲击,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出口下降11.4%,疫情对旅游、餐饮以及娱乐等服务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尤为严重。同时,疫情导致国外市场需求整体上大幅收缩,我国新增出口订单数量减少,许多中小微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我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疫情中也遭受了一定冲击和影响,制造业仍需进一步提升国际化能力和竞争力。此外,疫情可能会导致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以及收入结构失衡加剧,生物、粮食、金融等安全问题突出,协调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难度加大。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

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高水平市场体系。资源要素配置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体制机制保障。应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加快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加快国有企业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推动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向高效优势产业转移。健全统一有序的数据市场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市场化转化,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市场体系。

加大市场开放程度,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要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下一步应加快放宽石化、电力、通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领域开放力度,特别是要加快向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开放步伐,实现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外资进入的资格条件,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建立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性、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应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互联网+”智慧大厅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服务环境。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精简办事材料和流程,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以及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对标国际营商环境标准,加快在企业开办、施工许可、不动产交易登记、用电用水用气、信贷、纳税、跨境贸易等方面深化改革,使我国营商环境逐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推进实施改革开放领域重大战略,拓展广阔发展空间。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推进自贸区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探索实施更高水平,更大力度的开放政策。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标香港、迪拜、新加坡等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建立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为方向的税收管理体系,实现货物、人员、资金、数据等要素全方位流动,打造引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进与以色列、挪威、斯里兰卡等的自贸协定谈判,搭建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自贸合作体系。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