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晚,伊朗高级指挥官苏莱曼尼的车队,遭到美军无人机的袭击,苏莱曼尼当场丧生。伴随着这位伊朗“军神”的离世,此种名为“斩首行动”的行动手段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早在2011年美军的“海王星之矛”行动中,美军特种部队突袭本·拉登的藏身处,并将其击毙,使得“斩首行动”声名大噪。“精确斩首”到底是何方神圣?这种新颖的作战形态又将带来何种影响?
精确锁定敌方目标,智能化打击清除
斩首作为一种战术,目的是造成一种群龙无首的局面,给打赢战争创造有利条件。在此模式下,作战中附带损伤小,同时,可将攻击目标精确化,可减少地面部队的伤亡和不必要的军费开支,对于发起方来说可谓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由于联合国安理会并未授权任何国家逮捕和击毙这位伊朗指挥官,从小布什到奥巴马,都对其“斩首”仅停留在口头商量阶段,并未采取实际措施。特朗普斩首苏莱曼尼,给世界带来了一丝恐慌,美国是否会对敌对国当权者或指挥官采取“斩首”行动?这种行为回报高于成本,明目张胆将暗杀变得“光明正大”,宛若一种新的国家恐怖主义,拷问着人道主义与社会秩序。同时,这种杀害非交战国军队人员的做法,无疑是在蔑视国家法和相关准则,对于未来的国际秩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提高效率
战争曾是一场席卷所有人的灾难,拼人数,拼财力,《三吏》《三别》唱尽人间苦难。
但在精确定点打击的理想化模型中,一切都换了模样,无关乎人员多少,甚至可以不需要己方地面部队,只需利用尖端的科技,消灭几位关键人物,一场战争可能就此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讲,“精确打击、定点斩首”是科技层面的一种进步,特别是伴随着制导弹药的发展,它改变了传统作战模式,较大程度避免了参战人员的伤亡。
有人说,战争是统治者的游戏,广大平民只不过是他们的“人质”。在这种作战模式下,将会较大程度减少地面部队地使用,避免普通士兵大量伤亡的悲剧发生,战争的危害也会相应减小。
定点斩首引发国际热议,未来战争或将受到影响
在苏莱曼尼遇袭当日,国际互联网引燃热议。
的确,苏莱曼尼作为伊朗高级指挥官,被外界称作伊朗第三号人物,他的死将会对美伊关系造成恶劣的影响。严格来说,特朗普的斩首行动是对他国的不宣而战,违背了国际法,使得美国自身遭到国际社会一致谴责。但这又给各国启发,这样的斩首行动,附带损失小,还具有威慑作用。未来战争形态是否会因此而改变?虽然答案尚不明朗,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定点斩首为战争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也给未来国际局势造成了不确定性。
荆轲刺秦也许是人们最为熟知的“定点斩首”,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却在千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但无论何时,和平都是人们心中的主旋律,斩首行动虽然附带损伤小,但对于世界人民来说,正义永远都是第一选择。未来,随着大数据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斩首行动将如何发展,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