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指出:“在目前军事公开的情况下,只有多动脑筋,在军事领域和国家资源的利用方面不断地改进和发明创造,以及发展本民族特有的军事素质,才能在一个时期内使一个国家的军队在竞争中间跃居首位。”当前,在深化战争制胜机理研究中,我们应当提醒自己,对“器物层”方面的深究当然不可或缺,但对“脑皮层”里面的挖掘尤为重要。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谁在掌控战争突变的缰绳
■张西成
●制胜机理关乎未来战争主动权,它受制于物质基础,更受限于思维层次,思维短板就是制胜短板
有军事家说:下一次战争的爆发地在哪里?它首先存在于一些人的心里。只要人欲不灭,战争就不会消亡,并且新的战场随时会被有企图的人轻率勾画出来。
也有军事家讲:未来战争的质变点在哪里?它很可能源自于人类感知世界、认知未来的转变,而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突破。因为人类思维始终掌控着战争突变的缰绳。
自人类诞生以来,战争面貌在一次次刷新,作战工具在一代代更替,但作为战争制胜之本的人始终没有变。人,永远是启动战争的主角、演绎战争的主导、赢得战争的主体。诚如专家指出,“人”是除陆、海、空、天、网以外一个不容有丝毫轻视的战争领域,也是演绎未来战争的终极疆域,更加关注“人域”研究已成为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海湾战争中,美军之所以重视研用孙子兵法,就在于孙子洞察到人类的本性和活动规律、人类必须完成的任务以及能力的局限。只要战争不消亡,像孙子这样“将人置于战争研究核心位置”的理论家就会继续给予人们启迪。而那些仅仅关注革命性技术能力的军事理论家们,如法国的堡垒设计者沃邦、普鲁士铁路革命的应用者毛奇、英国的坦克战倡导者富勒等,当世界的发展超越其所处的技术时代后,就没有更多思想可以提供给后人了,尽管他们的故事仍时常被后人提及。
现代战争正发生深刻变化,最根本的是制胜机理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主导成为制胜关键、整体联动成为基本形态、精确释能成为基本方式、体系破击成为基本途径、全域机动成为必备能力、网络空间成为崭新战场。“百川终入海,九九归其宗”,其实制胜机理的终极答案,说到底不是归于“物”而是归于“人”。因为“信息不会打仗,数据不会打仗,机器不会打仗,会打仗的是人。你必须深入了解人的心理,那才是取得作战胜利之所在”。
从一定意义上讲,制胜机理关乎未来战争主动权,它受制于物质基础,更受限于思维层次,思维短板就是制胜短板。长期以来,我们虽然强调非对称作战,有时仍不免陷入别人的打仗套路;虽然反对唯技术论,有时仍不免拿武器装备性能来比较胜负;虽然经常强调改革创新,在实践中却又不自觉地回到过去。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思考面向未来的制胜机理,有形的东西易得,无形的东西难求,非大智慧者无以把握,非新思维者无以开拓。
从一定意义上讲,把制胜机理弄明白,只是找到了通往战场胜利的一把钥匙,但不一定就能保证打开胜利之门。像赵括、马谡之辈,问起他们的韬略战策、排兵布阵来,哪一个不是对答如流,可惜一接触实际就找不着北。这也告诉我们,书斋中的制胜机理并不可靠,真正管用的制胜机理,大都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磨合中提炼出来的;同样的制胜机理,用在不同人的手里,往往会有不同的结局,而要让制胜机理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关键还得找对人、做对事。
从一定意义上讲,战争的秘密深藏在人体之中,战争的神奇蕴含在人脑之中。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指出:“在目前军事公开的情况下,只有多动脑筋,在军事领域和国家资源的利用方面不断地改进和发明创造,以及发展本民族特有的军事素质,才能在一个时期内使一个国家的军队在竞争中间跃居首位。”当前,在深化战争制胜机理研究中,我们应当提醒自己,对“器物层”方面的深究当然不可或缺,但对“脑皮层”里面的挖掘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