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韩保江责任编辑:姬彩红
2019-11-26 11:1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概括,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高度。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防范和应对重大经济风险能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根源就在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内涵,更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探索中建立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家一穷二白的局面,我们党提出“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目标和“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动、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的经济建设根本方针。通过“一化三改”,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向“四个现代化”目标迈进。在此基础上,我国迅速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形成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经济建设思想和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重要概念,进而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推动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们党始终重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动和促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作出的重要发展和深化。

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在要求的理解和把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概括,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高度。新时代推动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深化对其内在要求的理解和把握。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目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就一定能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是生产关系变革还是上层建筑建设,都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执政,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本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劳动者创造价值能力以及劳动者积极性的直接体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强防范和应对重大经济风险能力。防范和应对重大经济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始终绷紧防范和化解重大经济风险这根弦,不断增强国家经济结构的韧性,提高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

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习近平同志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当今世界,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只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我们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更好推动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切实落实党中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还应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夯实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初次分配主要靠市场机制调节。在初次分配过程中,要处理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再分配主要靠政府调节机制调节。在再分配过程中,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要着眼于实现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加快形成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体制机制。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以完善产权制度、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完善市场规则、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破除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另一方面,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强化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属性,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合力。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6日 09 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