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推动绿色智慧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作者:欧阳宸责任编辑:杨凡凡
2019-06-14 11:15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欧阳宸认为,我国已针对部分绿色金融产品推出了一些独立的绿色金融标准,但离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还有一定距离。针对于此,必须通过政策解读,典型样本发布、产融对接、项目介绍等手段,使产业、企业有效对接绿色科技投资。

绿色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底色,智慧是未来竞争的通行证,加快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金融是经济的血液,绿色金融是在投融资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包括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投融资支持;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引导资金流向高端产能。

目前,我国已针对部分绿色金融产品推出了一些独立的绿色金融标准,但离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还有一定距离。针对于此,必须通过政策解读,典型样本发布、产融对接、项目介绍等手段,使产业、企业有效对接绿色科技投资。同时,积极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抓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绿色金融制度设计,为促进绿色智慧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树立并深化绿色金融理念。金融机构应不断深化对社会责任和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对外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全过程,追求商业利益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致力打造全流程、宽领域的绿色金融机构。

制定并落实绿色金融战略。金融机构应坚持以绿色为导向,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特点和风险偏好,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完善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确立指导方针、确定目标及机制措施,自觉将实施绿色金融与履行社会责任,防范化解环境社会风险及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育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企业环境保护信息数据库,要求企业将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等情况及时在数据库内公布,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环保违法、违规企业名单,企业节能环保信息,开展节能环保认证等工作,以便金融机构及时掌握企业的排污等环保信息动向。

注重绿色金融的包容性。金融机构不仅要重视大中型企业的环保需求,还要针对新兴节能环保领域的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缺少抵押担保物的现状,实行差异化准入,创新提供诸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节能收益质押贷款、绿色设备买方信贷、绿色融资租赁、清洁发展机制融资综合解决方案等新产品。

做好绿色金融业务加减法。既要做好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项目的信贷“加法”,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同时,要做好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退出的“减法”。在绿色信贷对象选择上要科学甄别客户,通过完善的环境信息识别机制过滤掉“两高一剩”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流动。

拓宽绿色金融直接融资渠道。近年来,绿色经济的兴起,带动低碳、循环、生态经济蓬勃发展,亟需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需要在整合传统信贷产品的基础上,针对绿色项目的直接融资需求,探索创新碳收益支持票据、绿色产业债务融资工具、碳项目收益债等新型投行类产品,以及大力开发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直接融资工具。(中国绿发会绿色金融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委员、《绿色金融参阅》主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欧阳宸)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