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高祖贵 发布:2019-04-22 17:49:1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把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成新时代中国同世界各国开展最广泛合作的国际新平台。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世界将再次聚焦新时代的中国,见证在“一带一路”建设这个平台上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一重要里程碑。

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合作的潮流、开放融通的潮流、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但与此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层出不穷,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突出。面对这种局势,人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争权夺利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这很可能带来灾难性危机;另一种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这将为人类开创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中国的方案是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既是提出该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该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基于全球化相互依存时代各国面对多种挑战难以独善其身的现实,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推动各国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形成和壮大合力,共同完善全球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繁荣。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早已证明,只要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如今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汲取和弘扬这种启示、智慧和力量,发掘这份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彰显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共同体意识,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促使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相互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它始于经济合作倡议,又不止于经济合作,还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方式、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在6年的实践中,“一带一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延伸拉美-加勒比,“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广阔,所有感兴趣的国家纷纷添加进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日趋多元,涵盖各个领域,形式多种多样。这已经并将继续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进程,向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更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正由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正在释放越来越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

新时代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是“发展起来的”中国从全球视野出发,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放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面临重大调整,我国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为此,我国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开放发展,着力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同时,这还要求我国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努力承担与我国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我国在新时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上来。这就需要把“一带一路”建设同国内新谋划出来的和之前已有的主要开发开放计划实现对接整合,包括把“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海洋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实现全面对接,同西部开发开放、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等实现深度结合,进而促进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从2014年至今,我国先后制定和对外发布了一系列规划、建议、设想,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等,以及有关地方、部门、行业、企业出台的各种配套规划和工作设想;推动创立“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公司和银行联合体等相关金融支撑机构,以及其他领域的相关工作机制。经过夯基垒台和立柱架梁,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

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巨大合作平台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和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还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引领区域一体化、跨区域合作、经济全球化新发展,其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对世界来说,我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注重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点带面、串点成线、从线到片,步步为营、久久为功,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在本质上就是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便车,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而实现经济独立和民族振兴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我国顺应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牢牢把握重点方向,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将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这不仅造福我国人民,更造福沿线乃至全世界各国人民,还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经过6年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建设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和相关国家共同绘制精谨细腻“工笔画”的阶段迈进。我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将在保持已有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就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重大项目、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推动这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为此,我国将牢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沿线国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不画地为牢、不设高门槛、不搞排他性安排、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相关国家对话化解分歧,协商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环境。我国将以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联系点和相通之处为基础,同各方对接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相互学习借鉴,建立政策协调机制,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共同采取合作行动,形成规划衔接、发展融合、利益共享的局面。同时,我国也将推动相关国家把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合作,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拉共体等国际和区域发展规划协调对接起来,努力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国还将依托项目驱动,同各方深化务实合作,包括推进铁路、公路等陆上大通道建设,加快海上港口建设,完善油气管道、电力输送、通信网络;大力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办好经贸、产业合作园区,进一步促进投资、聚合产业、带动就业,走创新发展之路;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规则和标准体系相互兼容,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机制保障,充分释放互联互通的积极效应;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打通融资这一项目推进的关键环节;深入开展人文领域交流合作,让合作更加包容,让合作基础更加坚实,让广大民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这样就能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把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成新时代中国同世界各国开展最广泛合作的国际新平台,使共建“一带一路”持续释放引领效应,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