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深化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作者:石建勋(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教授)
编者按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一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掌舵领航作用;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认清我国长期向好发展前景;必须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必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局工作强大合力。“五个必须”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做好2019年的经济工作,关键就是要坚持这“五个必须”。为此,本版今日特刊发两位学者的文章,对这些规律性认识即“五个必须”做出深入阐释,以飨读者。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各种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之所以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步伐,关键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关键就在于我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些规律性认识即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的“五个必须”,不仅是深入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的理论创新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的实践需要。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掌舵领航作用,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核心要义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取得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坚强保障。改革开放之初,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40年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大局,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把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引向深入,推动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和政治是有机统一的,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开放和发展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优势,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经济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更加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时刻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觉和战略清醒,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关键在干部。面对新时代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要继续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政治过硬、业务娴熟的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学习和实践中找思路、想办法,在应对严峻挑战中增长才干,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条件。
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认清我国长期向好发展前景,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世界发展的大势和经济发展的长周期视角观察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而作出科学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必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对长期大势作出准确判断和分析,才能制定出符合大趋势和经济规律的决策,才能认清我国发展长期向好的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少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另外,全球性的贸易摩擦不断,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预判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需要有历史纵深的思考,需要有长周期的分析,需要观大势、谋全局。既不能被眼前和局部的困难和问题吓倒,看不到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不能沉湎于过去的优势、过去的成就而沾沾自喜,看不到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缺乏对新时代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发生变化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
今日中国,正面临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发展环境看,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原有的全球政治经济均衡状态被打破,新的均衡尚未形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从国内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水平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周期看,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期的“四期叠加”阶段,这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看,世界政治经济原有的平衡已被打破,需要在深刻调整中寻求新的平衡,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和世界的互动中完成。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但内外部发展风险和不确定性持续加大。做好2019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才能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先机。
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是做好经济工作的着力点
科学的宏观调控对做好2019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当前经济运行平稳态势为做好2019年经济工作打下了较好基础,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尤其是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强,存在各种变数和挑战。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未雨绸缪,及时主动预调微调,进一步加强各方面政策的协同性、互补性,形成政策合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关键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度”意在适度,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要有边界、有限度、有依据、有规律,要科学有效、张弛有度,既不能越界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慢作为,这是长期以来党和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经验总结。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先后创新实施了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明显加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调控范式。
精准把握“度”,就要明确调控方向、精准施策,主动预调微调。区间调控要科学、合理、有效,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不搞大动作,但要有所侧重,增速接近上限时侧重防通胀,接近下限时侧重稳增长。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确定调控的“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不搞大水漫灌,不撒胡椒面,要针对“三农”、扶贫、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输血“补短板”,不断细化政策类型,切实提高政策的准确性。同时要注意预调微调、远近结合,防范各类风险,推动经济在提质增效升级的基础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