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荣誉与军人的斗志士气紧密相连,与军队的兴衰胜败休戚相关,也是事关社会价值导向的重要标志。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聚焦实现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的战略部署以及对军队军人的亲切关怀。
充分理解加强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军人荣誉体系建设是完成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的重要保障。在美国西点军校校训“责任、荣誉、国家”中,“荣誉”是连接“责任”和“国家”的桥梁与纽带,折射出军人荣誉来自为国家尽责任的理念。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军人荣誉来自社会对军人行为的德行和贡献所给予的价值评判和价值认可,反映了军人个体与群体的价值。军人的最高价值就在于出色完成使命任务,军人的荣誉源于军队的职责与使命,崇尚荣誉就是召唤军人履职尽责、献身使命。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荣誉能使军人产生向往光荣、憎恶羞耻的道德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进取心。古今中外的军队无不把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作为无上光荣的事情加以倡导,把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看做是一名军人的最大耻辱。在军人荣誉的背后,是对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历史担承,没有任何一种荣誉能像军人荣誉一样同国家兴衰、民族存亡、人民安危息息相关。当前,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军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支撑,肩负着“四个维护”的历史使命,这是新时代人民军队的荣誉所在,是新时代革命军人守护荣誉、创造荣誉的追求所在。因此,捍卫军人荣誉,就是确保军队有效履行职能使命,就是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军人荣誉必须与新时代军人使命任务紧密相连。从战斗力生成的发展趋势看,对军人能力素质的要求经历了从“角力”到“角技”到“角智”三个阶段的演变。在冷兵器时代,荣誉被授予那些力大无比、舞枪弄棒的优秀“体能型”军人;在热兵器时代,荣誉被授予能够熟练操枪弄炮、会开车驾机的“技能型”军人;新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军人荣誉应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荣誉应当授予那些为打赢信息化现代战争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特别是“智能型”骨干人才。完善军人荣誉体系就是与现代战争形态相适应、赋予军人荣誉新的时代价值。
加强军人荣誉体系建设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时代要求。回顾世界军事史,荣誉感起着黏合剂的作用,把一支支军队凝结在一起,书写出战争史册上的壮丽篇章。1740年,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在出征西里西亚前的动员中,通篇都在激励士兵为荣誉而战。他的对手、法国杰出军事战略家拿破仑更是精心培育士兵的荣誉感,以荣誉凝聚军心。他的名言“只要有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征服整个世界”已经成为经典。我军也在不断探索创立和发展军人荣誉体系,尤其是1955年,我军开始正式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并颁发勋章奖章,军人荣誉逐渐以制度形式得到固化,逐渐从低级走向高级、从零散走向正规、从落后走向现代,激励我军官兵在捍卫国家的安全和独立、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努力奋斗、不断作出新的贡献。由此可见,只有不断提高军人的荣誉感、获得感,使他们在全社会范围内受到广泛尊崇,才能聚天下英才于军队,才能使军人明荣知耻、不怕牺牲,才能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加强军人荣誉体系建设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呼唤。古往今来,军人荣誉作为军人贡献的标志和印记,一直为人们所铭记和称颂,任何一支军队自身传统的延续都离不开荣誉的激励。回顾中国军事历史,“岳家军”在积贫积弱的宋朝迫使强大的金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慨叹,“戚家军”在海防并不占优势的明朝把凶狠残暴的倭寇打得抱头鼠窜。这些以姓氏命名的军队之所以有如此战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队中凝聚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这支军队传承的深沉的荣誉感。同样,人民军队历史上那些凝结着赫赫战功的“永不磨灭的番号”,赋予了部队精神与力量的积淀,赓续了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使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创造了军史上一项又一项荣誉。
习主席在视察原南京军区机关时,要求部队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教育官兵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始终保持老红军本色。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传承红色基因,就要把人民军队创造的辉煌和荣誉立起来、传下去。心理学认为,态度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构成,而情感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决定了行为的方向,还影响到认知的形成。传承荣誉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触动和激发官兵情感认同的过程。实践证明,凡是发扬优良传统、崇尚红色荣誉的部队,各项建设往往都能走在前列。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其中所包含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瑰宝,这些荣誉是革命前辈留在部队里的遗传基因,只有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才能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近年来,无论在军事斗争准备中还是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前线,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铁军”“老虎团”“塔山英雄团”“红一连”等这些英雄部队的旗帜,这些伟大的历史荣誉就是激励广大官兵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加强军人荣誉体系建设是塑造爱军尚武国防精神的现实需要。从价值论的角度分析,社会价值导向是国家和社会为了实现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而提倡的社会总体价值指向,对社会各成员的价值取向产生引导和制约作用,使社会在价值多元的情况下形成对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认同。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必须在全社会塑造尊崇军人、拥护国防的良好氛围。世界军事强国无不重视培育崇尚英雄、关爱军人的社会价值导向。近年来,俄罗斯在胜利日阅兵完毕后增加了“不朽的军团”游行活动,民众手举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亲人照片与幸存的老兵一起游行,表达对老兵的敬意,这项活动极大激发了普通群众的爱军热情。
军人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安全保障,理应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荣誉奖励。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曾说过,“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培养人们的尚武精神,那么它为建设军队所采取的一切最好的措施也都将是徒劳的”。长久的和平环境使军队和军人的价值趋于隐性,社会文化中敬畏战争、崇敬军人的国防精神出现淡化,军人荣誉屡遭忽视甚至轻视。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更不能没有崇拜英雄的社会文化。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是培育全民国防心理、形成健康价值导向的重要举措。
准确把握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的时代要求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我军业已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实在管用的荣誉制度。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军队组织结构、力量体系重塑和军队职能使命拓展对军人荣誉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体系设计要求。
军人荣誉和国家荣誉应相统一。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建立在军人职业特殊性的基础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军人荣誉区别于或高于其他形式的国家荣誉,我军的军人荣誉体系是国家荣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说过,“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荣誉是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的。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所崇尚的荣誉是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的荣誉,坚持党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真正实现了党、国家、军队和军人荣誉的有机统一。在我国和人民军队中,荣誉只能属于并且永远属于那些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革命军人,必须把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纳入国家荣誉体系建设总体布局通盘考虑。
精神荣誉和物质荣誉应相统一。当前,军人的收入保障、社会地位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灵活多样、分类设置、科学合理的待遇保障和物质激励,无疑能有效激发军人干事创业的动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但同时,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荣誉属于人类高级需求,但它并不是在低层次刚性需求满足之后才显现主导作用,历史上无数军人在自己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下,依然为了荣誉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军人“向死而生”的价值追求决定了军人荣誉是占据军人内心主导地位的高层次需求。美国二战中那些名将,大多是在战前的和平环境中不受地方高收入的引诱,不为自己职务升迁的缓慢而见异思迁的人,而是在理念的支撑下长期默默按照优秀职业军人的要求塑造自己。这充分说明,一支军队单纯依靠物质激励是走不了多远的,军队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在于精神荣誉之“魂”。尤其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价值实现需求正在逐渐取代温饱需求上升为人的第一需求。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就是要在适度、合理保障军人物质需求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其精神高地。
荣誉载体和政策制度应相统一。载体是荣誉的外在表现,制度是荣誉的内在支撑,二者缺一不可。荣誉是军人永恒的价值追求,而荣誉载体能为这种情感提供养料。自欧洲古罗马军团开始,西方国家逐步探索用实物奖赏战事有功人员的办法,至今已形成了成熟的体系。设计具有中国军队文化认同、涵盖全面到位、军地协调通用、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荣誉载体形式,形成包括勋章徽章、荣誉称号、表彰奖励、场馆基地、物资奖励等在内的综合系统,有利于直接激励军人实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提高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社会地位,有利于激励官兵见贤思齐、追求卓越,有效鼓舞军心士气,也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尊爱英雄的良好风尚。政策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是军人荣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强保障。我军荣誉培育的关键环节,就是从政策制度入手破除发扬荣誉的矛盾障碍。要适应我军政策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的配套政策制度,完善军人在全社会的抚恤优待制度和军人军属权益保护制度,完善我军平战有别、专业有别的功勋荣誉制度体系,完善特色鲜明、接轨国际、世界一流的中国军人荣誉制度,彰显军人的职业荣誉、激发军人的光荣感使命感。
军人要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荣誉地位
党的十九大向全社会明确了军人群体的地位作用。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寄托着人民的期望和厚爱,承载着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军人的亲切关怀。全军广大官兵一定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关怀与期望,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始终聚焦备战打仗,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
要扎实锤炼过硬本领。军人荣誉体系建设意味着全社会对军人贡献与功绩的敬重和向往。社会和人民对军人的希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期待军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建立功勋,期待自己遇到困难时解放军能给予有力的帮助。对军人而言,分量最重的军功章便是人民的礼遇、群众的尊崇。因此,军人应当加倍勤学苦练、努力学习高科技知识,掌握应有的技术和本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赶超意识,紧紧追踪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钻研新战法、攻克新技术、掌握新装备、研究新理论,不断提高军事素质、科技素质、政治素质,努力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要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要求,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树立真打实备思想,真正掌握信息化条件下治军建军和领兵打仗的特点和规律。
要努力塑造良好形象。兵法曰:“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军容孰整”不仅被军事学家列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人民心目中这支军队是否值得尊崇的标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是古代卫国将士的样子,那么新时代军人的样子就是习主席强调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一是讲求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我,也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只唯实,让“军方发布”成为社会权威声音;二是讲法纪,严格按法规、按原则、按政策、按制度、按程序办事,自觉用刚性的规范指导和约束行为;三是讲文明,做社会道德先锋、学习模范,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明白人”,做令行禁止不逾矩的老实人,做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歪风邪气的正派人,用坚韧、礼貌、谦虚、友善的行为作风彰显大国军队的良好形象。
要积极引领社会风向。在社会生活中,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正向价值引领和引导作用。对同一个价值主体来说,道德性越强,其正向价值就越大。古往今来,一支有素质的军队,其成员始终是社会道德的楷模,言行举止必须严格符合条令条例规范,道德品行要成为大众的标杆榜样、民族精神的脊梁。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进入上海城后宁愿露宿街头也不进入民宅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世界人民的赞誉,这不仅使文明成为新中国的一大价值取向,也为以后军人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戴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军队要继续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前列,发挥“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引领、先导作用。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军队党的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