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郭东来责任编辑:董玥
2018-08-29 09:11

基层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既是推动科技兴军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广大基层官兵的现实考验。

要聚焦打仗这个创新的唯一基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众多新兴科学技术呈现出群体性、爆炸性、多领域的发展趋势,军事变革的物质基础更新周期明显大大缩短,加之基层官兵时间、精力、人力、物力等非常有限,走不起弯路,经不起折腾,更不容许无谓的浪费。然而现实中,极个别官兵把科技创新当成一个时髦“标签”,拿着它到处贴;有的把科技创新当成“煮八宝粥”,什么都朝里面放;有的科技创新“含军量”不够,“为战”成色不足;还有的奉行“拿来主义”,东拼西凑、抄袭模仿……如此种种,严重制约了基层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甚至有损于战斗力建设。作为一线带兵人,既要浓厚创新氛围,充分激活官兵“首创密码”,用好官兵“群蜂智慧”,引导官兵始终保持尊重创新、崇尚创新的动力热情;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对跑偏、花哨、无益于战斗力的假创新、伪创新敢于说不、及时纠正,确保官兵始终围绕打仗集聚创新智慧。只有坚持用是否有利于战斗力提升这把尺子,来衡量创新成果的价值,从项目立项开始擦亮科技创新的“打仗招牌”,瞄准那些急需解决的重难点问题,集智攻关,才能真正打通战斗力建设的“梗阻”。

要激活官兵这个创新的能量主体。基层官兵身处军事斗争准备最前沿、战斗力建设链条最末端,对练兵招法科学性、装备器材不足点、军事训练短板处的感知度灵敏度更高,是群众性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基层官兵好比创新的“原子”,一旦被激活,能量之大出乎意料。要激活官兵身上的创新“原子能”,核心是要做好“加减法”。要做好“减法”,减掉不切实际的门槛,减掉急功近利的心态,减掉必须获奖的虚荣。同时,也要做好“加法”,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官兵科技素质,增强官兵的战场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预测能力,使官兵不仅成为军事能手,而且成为技术专家,以强大的科技实力增强能打仗、打胜仗的自信,增强科技兴军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把干部骨干的关心支持加上来,把制度平台搭起来,把激励措施拿出来。如此,方能让官兵激情迸发、锐意攻关。

要紧扣转化这个创新的关键环节。群众性创新活动效果好不好,首先要看创新成果转化率高不高。要树立问题导向,针对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不够等问题,统筹考虑装备使用寿命、体系配套效果和适应复杂环境能力,瞄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攻坚破障。要突出成果转化,督促干部骨干对群众性创新活动常问“耕耘”、常问“收获”,坚持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在演习演训等重大任务中体现科技创新效果,在训练实践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升级换代,使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有效促进战斗力提升。要注重实战检验,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军事斗争准备一线,置于多样化复杂战场环境加钢淬火,使科技创新同军事需求发展接好轨、对好焦,使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提高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军队兴。科技兴军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基层官兵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紧迫感,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建设世界一流战略军种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