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网评:我们不黑人,但也不能总被人黑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滕瀚 郭晓航责任编辑:董玥
2018-03-05 06:28

我们不黑人,但也不能总被人黑

■滕瀚 郭晓航

在3月2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关于“锐实力”的提问,大会发言人王国庆用一句反问表达了鲜明态度。“西方国家描述自己都是软实力、巧实力,一说到中国就成了锐实力,这个词听着怎么就那么刺耳呢?”并指出这是西方国家“炮制新词黑中国。”最后,他还引用了马丁·路德·金的一段话支撑自己的观点:“人们之所以相互敌视,是因为相互害怕;之所以相互害怕,是因为相互不了解;之所以相互不了解,是因为相互不能沟通;之所以相互不能沟通,是因为彼此隔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回答,可谓智慧而又解气。

大家都听说过“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这个“锐实力”又是何方神圣?一查才知道,“锐实力”实实在在是一个新词。有报道指出,它最初出现在2017年12月5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发布的一份长达150页的报告,题为《锐实力:崛起的威权影响力》。据该报告称,“锐实力”指的是传统“软实力”与贸易、网络攻击等强硬手段联姻的产物。这个“锐实力”明显充斥着恶意,被炮制用来抹黑中国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正当努力,甚至称之为所谓“穿透文化壁垒,改变西方价值观的利刃”。而对于“锐实力”这一无稽之谈,我国也早有回应,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曾公开表示,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不是什么“锐实力”,而是“新选择、智实力和正能量”。

西方国家这样黑中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国强必霸”到“中国威胁论”再到“人权民主”,变着法儿的玩着各种花样,不断“推陈出新”。面对这些充满恶意的抹黑,除了义正词严的起身反驳外,我们也应该有所行动,跳出西方国家设置的思想怪圈,积极主动地掌握话语权。

首先,应警惕西方国家的话语陷阱,不被其“牵着鼻子走”。话语陷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国际舆论环境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白马非马论”,其思辨的困惑正是由于背后隐含的话语陷阱。在国际舆论环境中,话语陷阱往往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或导致国家利益受损,或带来思想混乱。西方国家称我们是“锐实力”,英文为“sharp power”,而自己的文化实力则称为“soft power”。稍微懂点英文的人都可以看出,“sharp”和“soft”褒贬立现。这就是一种话语陷阱,因为,无论是“锐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是西方国家提出的,应该跳出其思维模式,积极创建自己的话语体系,防止被其“牵着鼻子走”。

其次,应增强文化自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作品,无论是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世界的北京八分钟,还是半年来火便海内外的《战狼2》与《红海行动》,抑或是正在影院热映的《厉害了,我的国》。它们正成为中国的代表和名片,在润物细无声中彰显着中国文化、中国气派和中国真情。这种形式显然比单纯地阐明、解释更为有效,可以让西方民众对我国的错误认知大有改观。

总之,我们不黑人,但也不能总被人黑。话语权的争夺绝非朝夕之事,话语建设也光非国家之力,它需要长久的众力。

(策划:侯永波 王传宝 魏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