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周公,原来都是“箭垛式人物”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赵建责任编辑:董玥
2017-09-12 10:04

“箭垛式单位”要不得

上古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后人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只好都归到黄帝的身上。中古有许多制作,后人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创始的,就都归到周公的身上。胡适先生给这些“有福之人”取了个名字,叫“箭垛式人物”。他说:“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龙图遂成了中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了。”

从“箭垛式人物”引申开来,假若某人具备某个特性,则人们将类似事件都归于这人身上,这种现象被称为“箭垛效应”。历史学家吴晗曾说:“也正由于封建时代的青天极少,所以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青天,也就成为箭垛式的人物,许多人民理想中的好事都被堆砌到他们身上了。”

造成“箭垛效应”,有人为因素、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比如,在慈善事业中,某个新闻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捐赠,而那些没有形成热点的事件,则被遗忘在公众关注的角落。这种现象既浪费了宝贵的捐赠资源,又容易诱发不端之人染指善款。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和大数据在慈善事业中的推广应用,人们登录相应的网络平台,就能知道谁需要什么帮助,避免了“过度捐赠”等慈善误区。

基层建设中,同样需要防止出现“箭垛效应”。比如,有的领导和机关不是在全面搞建设、整体上台阶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打造“样板单位”“示范连队”。那些荣誉多、基础好的连队,往往被领导和机关“高看一眼”,资金投入时多拨一些,调备干部时配强一些,遇到试点、评先时优先考虑。只想“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如此“以点代面”,先进的未必真先进,普通的只能更普通,结果必然是养了盆景荒了田,致使部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科学。

雷锋有句名言:“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仅靠少数所谓的“样板单位”,部队建设不可能实现全面过硬,更不可能在注重体系对抗的信息化战争中取胜。相对于先进连队,普通连队是部队的大头、部队建设的中坚。不管是先进、中间,还是落后,领导和机关都不能厚此薄彼、畸重畸轻,而应一视同仁、热心帮扶,努力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