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柔滑且甘”的各种带毒“河豚”,我们必须有一颗坚硬的心,时刻提醒自己“有毒勿食”。果断地“省此一物”,我们的人生将更充实、更高洁、更自由。
明代江阴人李翊,其乡邑有吃河豚的风尚。某日入城,李翊听到一家人在哀恸哭泣。打听得知,这家有4人误食了有毒的河豚,先后去世。此后,每遇宴席,他就劝阻别人,“世间多美味,省此一物不为少”。听了他的话,有的人停下筷子,有的人却不以为然。
古代记载河豚的文字很多。《辍耕录》里说:“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形状殊不佳,然味极佳。烹制不精,则能杀人。”《五杂俎》中记:三吴之人视河豚为珍品,其脂名“西施乳”。据传,苏东坡就很好这一口,他曾称赞河豚之美:“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
明知有毒,却不肯停箸;明知危险,仍餐食不已。纪晓岚笔下就有这么一则。有一人嗜食河豚,以致中毒身亡。妻子按当时通行的礼俗祭奠,他托梦来说:“祭祀我,怎么不用河豚呢?”这则故事极尽讽刺,读来既令人发笑,又发人深省。纪晓岚评曰:“此真死而无悔也。”
河豚之真正可怕处,并非它身上携带的毒性,而是它的“柔滑且甘”。南宋学者陈傅良所作的《戒河豚赋》,深刻阐述了这个道理。他说,伤害人的东西不少,但人的智慧足以胜之,“牛能触,吾为之络;马能蹏,吾为之衔且辔也;鸟喙之毒,用之药以治也;虎豹搏且噬也,机与穽足以备也……”,而那些“蓄美以诱人”的东西,却因人见利忘危而难以规避。
“天下之以柔且甘杀人者,不有大于河豚者哉!”在陈傅良看来,比起水里的河豚,有些“河豚”更具毒性:“甘我以言兮,鼠伺而狐觑也;笑怡怡吾虿兮,弱婉婉灭人之气也;富贵怀安吾鸩兮,帑帛饔牢吾饵也。”抬轿吹捧、阿谀奉承、温柔富贵,等等,会使人在愉悦和沉醉中走向溃败。
爱者祸府。春秋时期,虢虞两国唇齿相依。晋国假途伐虢,虞国大臣眼明得很,可虞国国君偏偏眼热晋国的良马美璧,结果晋国灭了虢国,回头就把虞国也收拾了。这里的良马美璧,令百姓受殃、国土易姓,对虞国而言,其毒害不胜过河豚千倍万倍吗?
眼里识得破,肚中忍不过。面对嗜好而有害之物,不能克制、缺乏敬畏,败亡之期就不远。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讲到一则故事:官吏薛伟在梦中化为湖中鲤鱼,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鱼饵在钩,却耐不住饵香扑鼻,张口咬饵,结果被钓。薛伟所化之鱼并非预见不到“被钓”的结果,但他依然选择“咬饵”,大抵是因为控制不住内心的欲望。
人皆有所喜好。然而对于自己的喜好,必须保持一份谨慎与自觉。污浊而低俗、劳神而无益者自不必言,就是健康雅趣之类的,也要保持一份清醒。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喜好,才能做灵魂的主人。如果过于恋物,一味沉溺、心为物役,就难免会失去理智、羁绊缠身。
“然苟无其隙,虽小人不能伺;苟无所好,虽小人不能投。千金之堤,溃于蚁漏,有罅故也。”领导干部的喜好走错了方向,就好比给手中权力服食有毒的“河豚”,危害极大。清人汪辉祖在《学治续说》中慨叹:“近利以利来,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阴窃其柄。后虽悔悟,已受牵持。”那些为了满足一己之所好,而丧失操守、罔顾法纪,最终身陷囹圄、累及家人者,他们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和深刻吗?
有人说,这世界纷纷扰扰、花花绿绿,诱惑很多。面对“柔滑且甘”的各种带毒“河豚”,我们必须有一颗坚硬的心,时刻提醒自己“有毒勿食”。只要持心正、定力足,畏法度、守底线,果断地“省此一物”,我们的人生将更充实、更高洁、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