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担负起守卫祖国空天的庄严使命。两年前的3月22日,距离歼-10战机18岁的生日还有一天,宋文骢走完了86年的人生旅程。斯人已逝,海棠依旧。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纪念文章——
骢马朝天疾
——记“歼-10之父”宋文骢院士
■解放军报记者 张天南 通讯员 杨元超
2018年2月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担负起守卫祖国空天的庄严使命。
看着写字台前与恩师宋文骢的合影,歼-20总设计师杨伟思绪万千,如果没有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等一批航空人的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就没有今天歼-20的叱咤蓝天。
两年前的3月22日,距离歼-10战机18岁的生日还有一天,宋文骢走完了86年的人生旅程。
生前,有人问他有什么遗憾时,他缓缓地说:“人的寿命太短,时间太少,如果能活到100岁、200岁,那我还能多为国家研制几架飞机。”
斯人已逝,海棠依旧。
胜利日大阅兵,国人难忘的记忆。
碧空如洗的天安门上空,8架歼-10战机在空中划出壮美的航迹,谁不因此心潮澎湃?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回望峥嵘岁月。1998年3月23日,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歼-10首飞成功,这一天,也成为了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生日”。
鲜为人知的是,在歼-10尚未列装部队时,一篇题为《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的论文就已横空出世,描述了对我国新一代战机的设想,并提出了一种“未来战斗机”的设计方案。该文的第一作者,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航空工业成都所)首席专家宋文骢。
歼-10研制成功,是我国航空史上技术跨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先进战机跻身世界航空先进行列。
在其研制过程中,还催生了我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等航空科研设计方面的多个第一。
更让人欣喜的是,随着歼-10的升级改造,一支敢于创新、勇于突破、追求卓越的优秀科研人才队伍蓬勃发展,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担当起兴亡的责任,莫负了国家的期望”
骢,名马中的碧骢驹。
宋文骢,属马。其名字中的“骢”字,不是机缘巧合,倒像是冥冥之中一种驰骋疆场的召唤。
2009年的一天,宋文骢回到了阔别63载的母校大理一中。
陪同的航空工业成都所所长助理张杰伟问他:“有首上世纪40年代的校歌,您还记得是怎么唱的吗?”他大概想了两三秒钟就唱了出来,有两句唱得格外有力:“担当起兴亡的责任,莫负了国家的期望。”
1930年3月,宋文骢出生在云南。他的童年是在防空警报和战火硝烟中度过的,印象最深的是日军战机对昆明的连续轰炸。“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梦想如同种子在他心底萌发。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宋文骢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回国后第二年,他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
当时,中国航空工业还在蹒跚学步。有一幕场景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说:“一位外国专家发言时掏出一个小本子,我们一位同志无意地凑过头去,结果这位专家睨了他一眼,会后小题大做地提出了抗议。”
这件事让他明白,跟在别人后面走,永远要仰人鼻息过日子,要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研制飞机的道路。不久后,宋文骢带领团队成员进行前沿技术研究,大胆提出了一种新的飞机改型方案。
1964年,中央军委下达研制新机的任务。在战机改型会议上,面对2.2马赫和2万米升限的“双二”指标,参会者一筹莫展。
宋文骢的飞机改型方案终于有了亮相机会。他连夜赶制了一个木头做的双发动机战机模型,航空工业成都所原副总设计师谢品回忆:“连漆都来不及刷,他拎着就进去了。”
宋文骢从美苏战机的发展和现状讲起,再讲到我国新机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原本乱糟糟的会场安静了下来”,这个模型也成为后来“空中美男子”歼-8战机的雏形。
骢马朝天疾,台乌向日飞。“他是飞机总设计师中少数上过战场的人,总想着要将战术要求和飞机设计结合,总想着研制新飞机,让中国航空工业快速向前走。”在航空工业成都所原所长成志明的印象中,宋文骢是一位幽默的专家,性格开朗点子多,常被同事们戏称“宋老鬼”。
他牵头成立了战术性能和工程发展组,专门讨论飞机使用分析等问题,还自己联系其他科研单位和空军部队推动超视距作战的研究,在地面进行拦射武器系统的动态模拟试验,也为后面歼-10战机的研制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