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习近平情系历史文化遗产的故事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施雨岑、冯源、蒋芳、张玉洁 发布:2021-07-07 10:47:09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传承:“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2016年9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2020年9月28日,考古,这门略显高冷的学问,走进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

讲解人陈星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专家。在6天前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同包括陈星灿在内的发言代表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习的主题是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陈星灿回忆说,总书记对许多考古项目都十分关注,并对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提出要求,其中之一便是“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参观游览(2019年5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亘古星宇下,敦煌莫高窟静立千年。

游客们来到洞窟前,拿起手机、打开AR地图,便能看到九色鹿从壁画中“飞身而下”。这种利用科技手段展示文化价值、多渠道感知敦煌文化的做法,让人惊喜又兴奋。

莫高窟窟外展示游览技术让九色鹿“飞入实景”(线上游览截图)。新华社发(敦煌研究院供图)

“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时时回响在敦煌人耳畔。

2019年初秋,河西走廊金风送爽。

从北京乘机抵达敦煌市,习近平总书记即前往莫高窟,考察了解莫高窟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研究情况。

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他对“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提出具体要求:“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

这不仅是对敦煌人的期许,更是对全国文物工作者的要求。

敦煌研究院技术人员在莫高窟98窟内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2014年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创新传播吸引着人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

“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2万多个;《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电视节目广受好评,《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在家中“漫游”文化遗产地;346万件可移动文物数据信息向社会开放,文创产品引领“国潮”消费新时尚……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星散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正为亿万中华儿女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1 2 3

责任编辑:于雅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