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峥嵘岁月30年 中国蓝盔卫和平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建刚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0-06-13 14:28:37

2016年1月1日,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在马里加奥举行升旗仪式。新华社发(韩立建摄)

历史的长河中,和平始终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崇高目标。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和平而生,为和平而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途径。

时针拨回30年前。

1990年4月,联合国维和行动简报上出现一张特殊的图片——5名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观察员抵达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这是联合国相关简报首次出现中国军人的形象,也是中国军人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见证。

30年栉风沐雨,30载峥嵘岁月。今年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0周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中国军人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负责任大国担当,践行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付出不懈努力。

和平之师 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这是2010年1月28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拍摄的海地地震中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和志虹的名字。和志虹在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不幸殉职。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

“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这句话,记录在中国维和女警察和志虹生前的日记中。10年前,和志虹在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不幸殉职,留下年仅4岁的幼子和年逾花甲的父母。

承载和平,守护和平,是和志虹生前的愿望,也是中国对和平的承诺。

30年来,中国已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15名中国维和军人为世界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高度重视联合国作用,是维和行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

“在过去的30年里,包括文职、军人和警察在内的中国维和人员,在联合国多个维和行动中发挥着弥足珍贵的作用,”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让-皮埃尔·拉克鲁瓦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我对他们在联合国蓝色旗帜下的无私奉献表示高度赞赏。”

今天,2500余名中国维和官兵在马里、刚果(金)、南苏丹、黎巴嫩、苏丹达尔富尔等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联合国评价中国是“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2006年6月2日,在利比里亚蒙罗维亚,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的士兵合力推动陷在泥泞中的车辆。新华社发(范德银摄)

从5名军事观察员到成建制部队、从单一工兵分队拓展到多种任务性质分队、从一个任务区扩大到多任务区……30载维和路,面对不断变幻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地区局势,中国维和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彰显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阐明中国在涉及世界和平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提出加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倡议,在进一步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方面宣布多项务实举措。

5年来,一个个掷地有声的承诺落地生根,一项项扎实有序的维和行动开花结果:

——2016年5月,中国同联合国正式就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签署协议;

——2016年6月,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和联合国维和部首次在中国举办联合国维和特派团高级官员培训班;

——2016年10月,中国首支常备维和警队所属防暴一队以全员全优成绩顺利通过联合国组织的人员、装备考核评估;

2018年1月3日,中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任务机组在苏丹达尔富尔的法希尔准备执行飞行任务。新华社发

——2017年6月,中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4架直升机及相关装备部署至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维和任务;

——2017年9月,中国军队完成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的注册工作;

——至2020年1月,中国已累计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如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出兵国和第二大出资国。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穆罕默德-班迪说:“在人员和资金方面,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铁血之师 捍卫中国军人荣光

穿越战火与硝烟,一批批中国蓝盔以鲜血和汗水坚守中国维和军人“铁肩担道义,执戈卫和平”的誓言。

2016年5月31日晚,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营地遭遇袭击。为阻止汽车炸弹冲入营区,维和战士申亮亮坚守岗位,在爆炸瞬间将战友推开,英勇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一个多月后,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战士李磊、杨树朋在执行任务时不幸遇难。

2016年6月7日,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在位于马里首都巴马科的总部,为牺牲的中国维和战士申亮亮举行追悼会。新华社发(杨祖荣摄)

30年来,在海外维和战场前线,在每一个危险与挑战如影随形的维和任务区,中国维和人员直面生死、不惧挑战,以生命赴使命,用鲜血捍卫中国军人的荣光,用过硬素质诠释铁血担当。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不仅意味着所在地战火纷飞、冲突不断,更充斥着疾病、贫困和恶劣气候条件。

在马里最高气温近50摄氏度的旱季,维和队员不到4个月就建成一座二级医院;在柬埔寨,中国维和部队创造了“一天能架一座桥”的神话;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中国首批维和步兵营的官兵们顶着高温在一片乱石杂草中建造营区,一个月就住进了新房。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发。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所知最致命的传染性病毒之一,感染后死亡率极高,而常年高温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最危难的时刻,中国维和部队坚守岗位,工兵分队维护着当地三条地面大动脉畅通;运输分队每天出动30多台车辆为联合国各驻兵点运输水和给养;医疗分队成立应对埃博拉团队,利用国内紧急送到的防护装备开展收治埃博拉病人演练。

2018年末,“非洲死神”埃博拉再次来袭。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按照“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思路,先后跋涉两万余公里开展巡诊、诊治病人358例,受到联刚团和驻地官兵高度赞誉。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本就条件艰苦的维和任务区,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场“大考”,勇于担当的中国维和军人坚守岗位,坚定履行使命,在确保自身“零感染”前提下,积极宣讲防疫知识,为其他国家维和部队介绍中国防疫成功经验。

“中华民族具有奉献精神和韧性,在中国维和官兵的身上也能看到这些宝贵的品质,越是艰苦越能迎难而上。”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联刚团)南部战区司令阿卜杜拉如是说。

2018年7月22日,中国赴苏丹维和工兵分队车辆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行军。新华社发

30年间,中国维和部队累计新建、修复约1.5万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1万多枚;运送各类物资器材超过130万吨,运输总里程1300多万公里;接诊病人20多万人次;完成无数次长短途巡逻、武装护卫、难民营搜查、监督联络、谈判调查等任务……“中国质量”“中国水准”“中国速度”受到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高度肯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报告评价说,中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任务部队中“最专业、效率最高、最训练有素和最守纪律的队伍”。

文明之师 传递中华民族爱与友谊

“我愿将世上所有的颂赞和感激送给你们,像密如织线的细雨、像姹紫嫣红的鲜花、像馥郁芬芳的香味……谨向中国维和医疗队致以万分感谢和美好祝福!”

2019年年初,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收到这样一封特殊来信。

写信人是一名生活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他曾意外被狼咬伤,在中国维和部队军医悉心治疗下,身体逐渐康复。

30年来,为了和平,为了友谊,中国军人向世界敞开胸怀。从病毒肆虐的刚果(金)到冲突不断的南苏丹,再到酷暑与战火并存的马里,中国维和官兵用真情实意和实际行动温暖着当地民众,中国军人真诚、善良、友好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

在刚果(金),中国维和军人仅用7天就高质量修复被洪水冲垮的卡米西西桥。联刚团工程处官员评价说:“中国工兵不愧为任务区最优秀的队伍。”

2019年9月11日,中国维和战士在南苏丹首都朱巴执行巡逻任务。新华社发(姜东坡 摄)

在南苏丹那卡囤村,中国维和军人重建小学校园。老村长查尔斯说:“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是南苏丹人民真挚的朋友!”

在苏丹达尔富尔,中国维和军人转运伤员。埃及维和警察分队随行医生穆罕默德·奥玛尔说:“非常感谢中国维和直升机分队的帮助,救援行动非常迅速,为挽救伤员生命赢得宝贵时间,我们非常感激。”

在黎巴嫩南部山区,中国维和军人提供义诊。75岁的村民阿德尔·阿卜杜拉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医疗队为我们提供的义诊服务,非常感激他们所做的一切。”

在很多任务区,当地民众都会主动接近中国维和官兵。不少居民说,虽然他们不认识军服上的英文,但心里知道,这些臂章上有五星红旗的军人都是好人。

2014年11月11日,在刚果(金)南基伍省省会布卡武,中国维和工兵分队战士聂永波(右)和中尉王健在联合国颁发维和勋章仪式现场列队。新华社记者王博摄

30年间,中国维和官兵保持了“零违纪、零遣返”纪录,全部被授予联合国维持和平勋章。一枚枚勋章,背后是维和官兵全心全意的付出。他们架起了中国与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为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表率、夯实基础。

……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期望。

“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各国共同安全与发展的中国倡议和必然选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出的“为维和而行动”倡议进入落实关键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的中国蓝盔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守护和平、传递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努力奋斗。

(参与记者:商婧、谢琳)

(新华社联合国6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