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1937年7月30日,日军对天津进行了持续4个小时的大轰炸,把南开大学变成了一片焦土瓦砾。日本法西斯侵略到哪里,就对哪里的文化教育事业进行疯狂摧残。仅“七七”事变后一年内,中国108所高校就有94所遭日军轰炸。
在国破家亡的民族生死关头,为了让中国教育的文脉得以延续,为了坚持民族教育,并使无校可归的师生不致失学受到奴化,国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将高校迁往内地,以保文化的根脉。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知识分子的迁移运动,学生、老师纷纷带上他们的书本和教具,踏上了长达千里的内迁之旅。
当时的带队老师,著名教授、诗人闻一多先生这样描述迁徙之旅:“今天,要用我们的脚板,去抚摸祖先经历的沧桑……现在国难当头,我们这些掉进书堆里的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了。”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与日本法西斯在精神文化战线上的战争。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在国难当头之际,保卫自己的民族精髓血脉、国家栋梁人才的深远宏大的眼光与胸怀。
事实上,抗战期间,在中国,还有一条著名的迁徙路线,那就是从四面八方奔向延安的知识青年。仅1938年至1939年一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学者、艺术家和知识青年就有6万多人。他们都怀着抗日救国的一腔热血与理想,奔向延安,经过培训,然后,东渡黄河,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战场,成为八路军、新四军中第一批从延安来的抗战知识分子。
四
自抗战爆发以来,许多外国人冒着生命危险奔赴东方战场,用一切可以用来表达的艺术手段,来反映中国抗战的真实状况,与日本的欺骗、愚弄、粉饰性宣传,展开了舆论、文学与艺术的较量。
纪录电影大师尤里斯·伊文思用8个多月时间拍摄了纪录片《四万万人民》,让国际社会及时了解了中国人民危险艰难的处境,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洪流的重要力量。
1943年春,电影《龙种》的编剧赛珍珠,为了敦促美国领导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美国举行了一场抗日文艺演出。在白宫门前的草坪上,赛珍珠亲自担任报幕员,著名歌唱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王莹用英文演唱了抗战歌曲《卢沟桥》《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义勇军进行曲》。坐在手摇车上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夫人以及美国内阁所有高官及各国驻美使节,都被王莹饱含深挚情感的演唱感动了。一时间,中国抗日战争成为美国高层的主要话题。这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它的武器,是表演、是歌唱。
卡尔逊、斯诺、史沫特、莱詹姆斯·贝特兰等一批外国作家与记者先后来到延安实地采访,向世界发出了客观公正的报道,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战斗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德不孤,必有邻。可以说,在东方主战场上,中日之间展开的精神信仰的拼搏、思想文化的较量、文学艺术的格斗,是全球性的。世界上许多正直、善良的作家、艺术家们,与中国的作家、艺术家们一起,用一切的艺术手段,捍卫了正义,赢得了崇高无比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