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视角二:担当
转型的前方有多少未知?越是有风险越是敢拼命,横刀立马在这里是常态
这是全军首家列装武直-10的陆航旅的“周年战报”——
列装21天实现全军陆航“第一飞”,158天打出全军陆航“第一弹”,不到一年成建制打响联合作战演练“第一仗”……
战报传来,特级试飞员张雷热泪盈眶。这位飞过武直-10所有课目、飞出多项极限指标的金牌试飞员感慨万分:武直-10找到了好婆家、找到了好伯乐,一身功夫派上了用场!部队好样的,不是谁都敢于吃第一只螃蟹,也不是谁都敢于挑战未知的风险!
陆军转型是一个大链条,不是哪一个环节能独立完成的。但每一个环节的作为,都直接影响着整个链条的效能。
一个是首家试飞,一个是首家列装。同是转型急先锋,同样敢于填空白——原来,这热泪里充满了英雄相惜的味道!
时间倒回到2007年,一场险些使武直-10研制毁于一旦的罕见特情不期而至。试飞员张志强和张云磊按计划进行某项极限课目试飞时,机体突然剧烈抖动,驾驶杆操纵困难,各种警报灯全部亮起,直升机从1800米高度迅速下降。凭着精湛技术和过人胆识,他们果断将直升机迫降在一片水稻田之中。
“再耽误几秒,直升机就会空中解体!”事后专家认定,这次迫降完好地保存了样机和试验数据,挽救了武直-10这个型号,创造了世界航空科研试飞的奇迹!
空中发动机停车、发动机起火、尾桨失效、水平尾翼折断……这些足以导致机毁人亡的重大特情,听试飞大队试飞员们讲述出来,没有过多渲染,甚至有些平淡无奇。
“为了实现部队已知,我们努力探索和验证未知。”写在试飞大队墙上的这句话,映照着试飞员们敢于横刀立马的常态——
测试过武直-10所有武器系统、次次首发命中的特级试飞员袁罗庚,冷静处置火控系统故障,冒着随时炸弹的危险,成功带弹着陆;一级试飞员、副大队长王道明,成功驾驶国产单发直升机首次实现海拔5300米高原着陆,创造了着陆海拔最高纪录;一级试飞员孙六行,冒着滑油压力告警不断,旋翼随时可能失效的风险,创造了国产最大型直升机最长留空时间、最高升限等纪录……
一次次勇敢试错,一次次越过“死亡陷阱”。这些从禁区拿回的宝贵数据,不仅填补了国产武装直升机研发的多项空白,更为后续的列装部队趟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