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饭”的本色是不求奢华和虚名,只求滋养精气神
“家里的餐桌”拒绝“时装秀”
“打土豪,分田地”“没饭吃的穷人快来赶上红军”“红军为穷人打天下”……走进闽西红色遗址,一幅幅简洁有力的标语、漫画映照出烽火岁月里燃烧的激情。
红军标语用的是老百姓的大白话,书写在墙壁、门板、山岩、石桥等抬头可见的地方,当年正是这种十分“接地气”的宣传教育,把革命的火种遍布四方。
时代发展到今天,开展宣传教育的条件好了,手段丰富了,为什么却难以达到当年的效果?记者调查发现,有的部队片面追求形式创新,“土”变“洋”了,反而离兵远了。
某团组织黑板报评比,一个连队将几块黑板用合叶拼接起来,装上轮子,在野外迅速展开,整齐划一,颇为壮观。还有的连队煞费苦心给黑板镶上时髦的铝合金边框,装饰精美却内容乏味。
“政治工作如果沾染上形式主义,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还会给基层增加新的负担,从正能量变为负能量。”某团政委姚兰祥的话令人警醒。
记者在集团军近期出台的《经常性思想工作实施细则》中看到:黑板报、墙报评比不再过分注重字迹、配图是否美观,而是看有没有反映连队实际和官兵思想;饭堂广播评比不再看普通话是否标准,而是侧重于官兵原创作品的质量;政工网建设不再层层办网站、处处“立烟囱”,而是提倡各单位经营好自己的特色栏目。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对象是普通官兵,兵味越足离官兵越近,越是“高大上”,离大家越远。
集团军政委张学杰说,毛泽东当年给农民讲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塔,形象地说明最下面的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压在他们身上的是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再往上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顶层是帝国主义……这样一讲,就连不识字的农民都明白了。如今,一些教育课战士听不进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概念来概念去,把道理讲空了,讲远了。这些都是没有联系实际,搞“时装秀”的表现。
毋庸置疑,多媒体、飞信、DV等现代技术手段为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不管新鞋还是旧鞋,都必须合脚,官兵才能接受。无论载体如何创新,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的基本原则不能变,否则就会水土不服。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今年年初,某团七连上等兵单神奇拍摄的微电影《我的班长我的兵》,在全团展映好评如潮,被团党委作为带兵育人活教材。微电影讲述的是上士班长祖国强和土家族新兵童俊男的故事。祖班长托举小童翻越障碍墙,组织全班战友为他过生日,挑灯夜战教他学理论……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让官兵心头涌起阵阵暖流。
无独有偶。某团指导员林瑞文用一组照片制作的板报,朴实无华,却反响良好。他看到新战士花钱大手大脚,吃饭浪费严重,便用相机记录下日常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编辑成图片故事《新兵“郝浪费”的一天》,风趣幽默却又辣味十足。新战士们人人觉得好像说的就是自己,很快改掉了这个坏毛病。
讲官兵身边的事,说战士自己的话,如今,该集团军经常性思想工作风生水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