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山阵地见证
血火里百炼成钢,诱惑中岿然不动
7、雪山之巅的仰望
当兵当到离天最近的地方,最不缺阳光。而离太阳最近的雷达方舱,却长年不见天日。
当甘巴拉盯着枯燥的雷达屏幕时,家乡的同学正盯着ipad、iphone的七彩屏幕;当雪山在甘巴拉的视线里变成长城垛口,年轻的同辈正把一座座雪山想像成香格里拉……
山上繁星点点,山下正霓虹闪闪。甘巴拉人心中,什么是真正的甘巴拉?
——扎根甘巴拉19年、雷达站最老的老兵王胜全坦言:你知道吗?晴天迎着太阳、雪天迎着风雪站在这里,我们有多么自豪!歌里不是唱吗?“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18岁的新兵何昊楠笑道:你可不知道,我们甘巴拉的夜有多美,站在这里,一踮脚就能摘星星,而心中那是万家灯火。这时候啊,我们心中就会唱起这首歌:“你不认识我,我也不寂寞,假如一天风雨来,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
这是回荡在万里边关的歌。雷达站教导员李再华认为,从“老甘巴拉的革命乐观”,到“90后的革命浪漫”,都是“发自内心的理想信念”。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听着这样的乐观与浪漫,心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里面,有一份释然;这里面,有直指世道人心的答案——天边边的哨所,以此抵抗诱惑!
今天,一路流血、一路牺牲的军队来到了前所未有的莺歌燕舞面前,血火熬煎远去,醉享太平的危险却扑面而来……
甘巴拉的风雪警示,信仰的缺失悄无声息,信念的缺钙无声侵蚀,诱惑与坚守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拔河。
万里边关的风雪说明,战胜诱惑的,不是一刹那心血来潮的崇高,不是一瞬间昙花忽现的自豪,而是日复一日的寂寞坚守。
一位曾登上甘巴拉的将军面对雪山洒下热泪:警惕太平盛世的诱惑,抵御理想信念的迷失,边关将士是最好的教科书、整容镜。盛世清明,可思和平是血火换来?太平岁月,可筑烽火高台于心头?若真被暖风熏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醒世恒言,就是泣血的忏悔录、绝望的墓志铭。
9、唯有坚守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雪山之巅的回答里蕴藏着这个时代的大课题。
49年来,在甘巴拉雷达站花名册上留下姓名的千百名官兵,无论来自哪里,无论戍守短长,无人主动中途退场——是什么让这些热血男儿如此执著地选择坚守?
49年来,甘巴拉雷达站所属空军某部一茬茬新兵,无论家境如何,无论学历高低,无一不争先恐后坚决申请分到甘巴拉——是什么让这些青春少年如此义无反顾选择奔赴?
放眼万里边关,从全军海拔最高的河尾滩边防连,到全军离首都最远的什布奇边防连,到全军封山期最长的红山嘴边防连……一代代戍边人把这句话刻在边关:不把领土守小了,不把主权守丢了。
唯有坚守,才能让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国家,一民族,总有这样一些甘于寂寞的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理想信念的执著坚守中,擎起祖国的天空,撑起民族的希望。
寂寞的人并不孤独,坚守的人才是脊梁。当后人深情回望,他们才是历史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