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雪山上将军洒热泪:警惕太平盛世诱惑,抵御理想信念迷失
边关将士是最好的教科书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丁海明 张良 郭丰宽责任编辑:毛志文2014-10-17 02:22
老甘巴拉人进驻拉萨后与藏族群众一道开山凿石,修建通往阵地的毛坯路。(资料图)

玛尼堆见证

有一种活法崇尚崇高,有一种人生不惜牺牲

4、玛尼堆前的祭奠

行走天路,随处可见玛尼堆;甘巴拉,有一座刻着“军魂”的玛尼堆。当年住在干打垒的战士,如今是堆下一钵骨灰。在这里战斗了20多年的某雷达团副团长张在安长眠于此;刚刚上山没几天的18岁士兵许正兵在此长眠……

目光越过玛尼堆,座座圣洁雪山之中,安葬着多少先辈忠骨?祖国大地上,安葬着多少有名的、无名的先辈?

离“天堂”最近的英雄墓地——海拔4750米的西藏班戈县烈士陵园,安葬着13位共和国英烈,其中4人是无名烈士;

距祖国大陆最远的烈士墓地——西沙琛航岛烈士陵园,长眠着西沙海战时为国捐躯的18位英烈;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静静伫立98.9万座烈士墓园,数以千万计的英魂安葬其中,默默守望着他们为之牺牲奋斗的明天……

朝饮晨露,暮浴残阳,冰冷的墓碑依然涌动热血衷肠。葬我于雪山,葬我于海角,一代代军人把理想信念刻在了自己的墓碑上。

当年,从古田出发的队伍,人人心里都描绘着一个新中国,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没能看到新中国的黎明——为什么前仆后继、誓死不悔?他们用牺牲换取了国家的希望、走出了人生的壮美。

这一切都在诉说,坚守理想信念是一种牺牲——

血火岁月,每一天都是英雄祭日,每一地皆是殉国旧址;

和平年代,边关的烽燧瞬间就把血点燃,祖国的召唤眨眼就把心照亮。

5、慷慨赴死是牺牲还是收获

牺牲就在眼前,牺牲从未远去。爬上甘巴拉,走过干打垒,拜谒玛尼堆,年轻的士兵开始思索魂系家国的前辈。

纪念建党90周年时,军史专家披露了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

1932年7月,总政治部对中央红军和直属队党员作了一个统计,红军的党员从入党那天起,能活过3年者大概仅占1/4……

今天,纪念长征出发80周年之际,我们难忘这场战斗:

风雨兼程,一名红军女战士就要临产,而追兵已近,指挥员果断下令:“派出一个团打阻击,一定要打出生一个孩子的时间!”两个小时后,阻击团以不小的伤亡换取了孩子平安降生。有战士想不通,团长说:“同志们,咱们打仗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吗?”

——血火岁月的牺牲,赓续着超越时空的牺牲与新生,化作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托举起的和平天空。

和平年代,军人何敢安享和平?98抗洪簰洲湾19勇士、汶川抗震英雄陆航团官兵,还有孟祥斌、陈大桂、沈星……在这个多惑的时代,一个个铁血军人,一次次作出义无反顾的生死抉择;

万里边关,从踏勘边界牺牲的原西藏军区司令员张贵荣,到怀抱钢枪、立身为旗的年轻士兵,逝去的,忠骨埋于他乡,活着的,独饮边关风雪。他们用生命擦亮了一个个甘巴拉的名字,却把自己的名字化作耸立的高山、无言的边关。

——和平年代的牺牲,无声融入了都市乡村的宁静、孩子们的甜梦。

6、“被祖国需要”的幸福,“为人民牺牲”的崇高

甘巴拉官兵拥有这样一个集体记忆—— 

第一次独立值机,屏幕上出现第一个飞行目标亮点时,带班员问: 

“这是什么?” 

“飞机。” 

“不仅仅是飞机!那是几百条人命,是国家的荣誉和咱们雷达兵的尊严!”

一句叮咛,千钧嘱托;此时无声,一默如雷。一位名叫何元的战士日记记载:“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感到我和祖国、和那么大的军人职责联系在一起!” 

不当兵,国防离你很远;一从军,国防就在肩头。汇入时代洪流的青春如此美丽,与祖国同在的人生何其崇高——这种取舍之间,正是军人品格的熔铸。

什么是牺牲与收获的辩证?脚下是一寸领土,心中是广袤江山;舍弃的是一家团圆,拥抱的是万家幸福。

什么是这个时代的理想信念?习主席在党的十八大闭幕时曾深情瞩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是理想信念的珠穆朗玛,这是理想信念的漫漫征程。甘巴拉耸入云端,边关军人的理想信念却深接地气——牺牲中,是“被祖国需要”的幸福;收获里,是“为人民牺牲”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