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反黑手无孔不入
直接派遣本国情报人员存在相当风险,而且有的机构和领域境外情报机构进不去,在这种情况下,境外情报机构深知“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策反、雇佣中方人员就成为他们的惯用伎俩。而且,被策反的人员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既有中国智囊成员,也有军工院校研究人员,既有高校学生,也有普通军事爱好者。
据新华网8月6日报道,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哈尔滨一大学航天专业硕士研究生常某某由于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为境外人员搜集情报及内部资料50余次,接受“经费”20余万元。实际上,境外情报机构的“黑手”早已伸向高校学生。国内媒体的统计表明,2012年以来,仅由某一家境外情报机构实施、证据确凿、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的网络策反境内高校学生案件就有数十起,遍及中国大陆十余省市。
遭到策反的,还包括一些核心部门的关键岗位人员。路透社报道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助理陈辉,2006年6月被宣判泄露国家机密罪名成立。报道称,陈辉任职时一直能接触到机密文件,他将有关中国对日外交政策的国家机密,卖给一名日本外交官。而在他被捕之前一个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遭国家安全机关逮捕。社科院负责纪检的领导曾在讲话中公开指出,社科院存在受境外势力渗透问题。
类似的案件不胜枚举。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1992年10月,新华社原编辑吴士深将内部传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私自复印,携带回家。吴士深的妻子马涛将该报告提供给香港《快报》记者。《快报》全文刊登了这个报告,比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式在十四大上宣读这份报告要早一个星期。之后,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吴士深无期徒刑,判处马涛有期徒刑6年。
在策反对象的选择上,不仅包括高学历人员,也有有案在身的底层人员。2006年9月7日,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张晓星、钟莉萍夫妇涉嫌间谍罪和非法经营罪一案。张晓星于1999年在赣州从事非法传销,因涉嫌诈骗批捕在逃,8月负案偷渡去台湾,2001年7月被台湾警方查获。其间,他被台湾间谍组织“约见”,答应为其搜集祖国大陆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2002年4月~2006年期间,张晓星与钟莉萍向台湾间谍组织人员传送了数份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并收受间谍经费3456美元及1000元人民币。
据网络上流行的《中国公民防间谍手册》一文披露,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境外情报机构已形成了一整套招募发展外国间谍行之有效的方法。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将其概括为4个字母表示:MICE,即金钱、意识形态、个人表现和道德压力。这套法则几乎在世界范围内都屡试不爽,这也是中方人员被国外情报机关拉下水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