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中国首次披露制导系统核心激光陀螺研制过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记者范江怀 王握文责任编辑:姚旭东2014-06-23 05:02

名利如水 轻重自知

“能为国家和民族做点事,这是个人的荣幸和幸福”

黄云教授与李晓红教员在检测陀螺基片面型基片。何书远

6月16日清晨,和往常一样,高工丁金星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实验楼。

打开试验设备,他闭目“享受”一下那熟悉的机器运转声,然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年已八旬的丁老,至今仍坚持一周工作6天,风雨无阻。

谁能想到,这位激光陀螺领域的工艺“大师”,在他43年科研生涯中,仅得过一次国家级奖项,还是二等奖。他的座驾,只是一辆价值6万元的轿车。

谈及这样,他淡淡地说:“能为国家和民族做点事,这是个人的荣幸和幸福。”

这朴实的话语,不仅是丁老的人生境界,也是整个激光陀螺创新团队三代人的精神写照。

在过去43年的创新攻关中,团队仅报过3次奖,平均10多年报一次。不是他们没成果,也不是他们没资格,只是他们在心中“不看重”。

那年攻关太忙,忙得黄云教授在评副高职称时,耽误了英语考试。当时,有评委质疑:“没考英语,怎么能评?”学院领导抛出的理由硬邦邦:“地方公司用500万年薪挖他,他都没走。你说该不该评?”就这样,黄云被破格评为副教授,成就了一段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佳话。

这些年,地方公司想用高薪挖的,岂止黄云教授一个人?

面对金钱诱惑,团队成员都是淡然处之:“我们是‘国家队’,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选择。”

视名利淡如水,他们究竟看重什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战斗力,部队官兵们用起来好不好。在他们看来,“只要战场打得响,不在乎奖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