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中国首次披露制导系统核心激光陀螺研制过程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记者范江怀 王握文责任编辑:姚旭东2014-06-23 05:02

2014年团队部分成员在一起讨论问题。

激光陀螺虽小,却集成了光、电、机、材料等诸多尖端技术。它不仅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就当时中国的科技条件,要完成这项任务,难度好比攀登珠峰。”

然而,“不干就可能给国家留下空白,将来必定受制于人。”面对国家和军队未来发展需求,国防科大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1971年,他们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旅。

白手起家,步步维艰。没有实验室,临时改造了一间废旧食堂;没有试验设备,他们在仓库里找来废旧仪器,修好了自己用;为了节省开支,高伯龙带着大家,推着板车到建筑工地上捡大理石废料做实验……

1年、2年、3年,国内许多科研单位先后知难而退,高伯龙带领团队铁心坚持:“缺这缺那不能缺信心,别人能干我们也能干。”

4年、5年、6年,世界许多研制机构纷纷下马该项目,高伯龙依旧没有丝毫动摇:“核心关键技术买不来!再难我们也要坚持搞下去,必须对国家有个交代。”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有多难?只有走过,你才可能真正体会到底有多难——

当时用手工打磨一个激光环形器上的小孔,就需要半个多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徘徊了一年多才找到解决方法;缺少激光高精度检测设备,他们自己动手造……每走一步,都要使出“吃奶的劲”。

创新需要智慧,有时更需要毅力——

当年的夜班记录本上,清晰地记载着他们“一个月加28天夜班”常态化攻关模式。一次,高伯龙和丁金星加班到凌晨一点半。走出实验室,望着天上的月亮,俩人居然不约而同地说:“今天回去的真早!”

一次,高伯龙连续做了十几个小时试验,回到家中脚肿得连袜子都脱不下来。爱人看了心疼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为啥就不能悠着点干?”他淡然一笑:“我们起步已经晚了,如果现在不抓紧,啥时能赶得上?”

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艰苦鏖战,1994年11月8日,我国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样机在他们手中诞生。这一消息,向全世界宣告:继美、法、俄之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