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独家解析:空军调整飞行员特许飞行规定背后的实战密码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黄杨海2014-06-11 15:04

资料图:美国海军T-45“苍鹰”教练机。

陆上:模拟训练过5关

由于在航空母舰上起降和陆地起降差别很大,加上舰载机执行的任务更为多样化,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远比陆基飞行员复杂得多。一般来说,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大都从陆地模拟甲板开始,熟练后才能到航母的甲板上练习。

美国海军航母拥有量世界第一,其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也比较正规。美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主要在佛罗里达州的海军航空学院和海军航空兵军官候补生学校学习飞行,其陆上训练分为5个层次:一是预训,二是初级飞行训练,三是利用螺旋桨飞机进行基础和高级飞行训练,四是利用喷气机进行基础和高级飞行训练,五是模拟在航母上起落、夜航、空战、攻击等课目。只有通过了全部考验的人,才能上舰进入下一阶段的海上飞行训练。

在预训阶段,未持有飞行执照者或未曾驾驶民用飞机单独完成过一次转场飞行者,必须接受25学时的飞行入门培训。如果通过,即可加入佛罗里达的海军飞行员训练项目,学习6周的航空基础,包括航空生理学、引擎和航空术,还要学会如何在海上生存。

在初级训练阶段,学员要在涡轮螺旋桨飞机和飞行模拟器上训练100小时以上,学会基本飞行技巧、夜间飞行、编队飞行以及特技飞行。然后依成绩、表现以及个人意愿分配至不同机型进行专项训练。直升机飞行员将进行6个月的训练。喷气式战机飞行员将要学习气象学和空气动力学课程,并驾驶训练机。其他还有海上巡逻机飞行员以及驾驶涡轮螺旋桨飞机的飞行员,培训飞行小时数依机种而定,都在100小时以上。

法国和俄罗斯也十分重视陆上模拟航母起降训练。法国的朗迪维肖模拟航母起降训练基地占地约950英亩,跑道长2700米,拥有10架“阵风”M型战斗机、50架“超军旗”攻击机和10架“隼”式飞机。在这里受训的飞行员有21%的时间用于白天陆上模拟着舰练习,6%的时间用于夜间陆上模拟着舰练习,另外73%的时间用在其他训练课目中。

俄罗斯目前则暂时租用乌克兰境内的“尼特卡”海军飞行训练中心作为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基地。“尼特卡”训练中心主要培养飞行员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技能,拥有包括模拟航母甲板、滑降航迹定位器、无线电信标,以及光学助降系统等在内的全套航母训练系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没能用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还出现在“尼特卡”训练中心,这是当年苏联海军最理想的舰载机起降设备。这套宝贵的蒸汽弹射器安置在1号总段上,由两个直径0.5米的汽缸组成,全长约90米,外加3道拦阻索。

众所周知,舰载机弹射起飞需要大量蒸汽,然后在瞬间释放,推动弹射器的汽缸活塞,并带动飞机加速到每小时250~280公里的起飞速度,因此“尼特卡”中心的弹射系统还在地下埋有大型储汽罐,所用壳体材料原本用于生产洲际导弹,就连输送蒸汽的管道也是由航天部门特别轧制的。当初的建设者还特意为“尼特卡”中心开挖了一条通往黑海的暗沟,将海水引入中心内部的特殊淡化装置,生产出蒸馏水供汽缸的主锅炉使用。

舰上:先教练机后战机

航母上起降训练是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的难关。由于陆地模拟机场的跑道是固定的,而航母受自身动力和海浪的作用,不停地前后、左右甚至上下做不规则晃动,这给飞行员降落增加了很大难度。在起飞时,因战机被弹射出去后距离海面只有20多米,舰载机飞行员必须马上调整飞行姿态,只要有一刹那疏忽就可能失控坠海。因此,舰载机飞行员在起飞过程中要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这也给训练增加了难度。

目前,按照美国海军培养舰载机飞行员的程序,通过陆上模拟起降考核的飞行员,首先要用T-45教练机在航母上进行初步训练,再使用双座战斗教练机练习实际起降。通常,普通战斗机飞行员要通过500~600小时的飞行训练才能执行战斗任务,而舰载机飞行员不仅要完成这些基本内容,还需要克服航母起降的种种困难,训练时间远长于此。

而且,各国海军十分注重在航母上的起降训练。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称,由于皇家海军所有“鹞”式战斗机和最后一艘航母将相继退役,新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又很难在10年内服役,为保持海军飞行员在这段空白期内的航母起降能力,英国海军将派遣30名舰载机飞行员到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上服役,学习如何操纵“阵风”战斗机起降。此外,英国与美国之间也有类似计划,在未来10年英国将一直保持有4名飞行员在美国航母上学习驾驶F/A-18战斗机。英国海军的举措表明,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光靠在地面模拟训练设备上训练远远无法满足要求。

一名美国舰载机飞行员曾说,每次起降都是一次生死考验。但也正因为如此,舰载机飞行员也拥有特别的自豪感,美国还成立了以舰载机飞行员为主的“尾钩”协会。相比其他飞行员,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要求最严格,堪称精英中的精英。

(《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2011年07月26日 05版 作者叶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