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技术”背后的战略思想,对制胜追求更为重要
新技术引发军事领域的变革,并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战略思想选择新技术,使之成为一定时期核心军事能力、并创新“游戏规则”的过程。人始终是军事变革的主体。特别在新技术群大量涌现的当今时代,战略思想的确定才是主要的。
2011年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了一份《日渐成熟的军事革命》的报告,强调指出:之前的军事革命产生了新的核心作战能力即基于信息技术的精确打击能力,这一能力的成熟与扩散为21世纪中期的作战方式带来根本变化,美军因此面临着新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的精确打击能力对太空与网络空间的依赖加重,使“潜在对手”看到了美军“七寸”;对手大力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精确打击系统,使美军以航母编队为代表的海上生存能力面临挑战;传感器与地对空导弹的快速发展,使美军隐形技术优势受到削弱;在优势战场态势感知基础上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提高,促使地面部队向小型化、轻型化转变,美军未来将面临“杂乱”的战场环境;精确制导武器的不断扩散,使美军向海外投送大规模重型部队将付出惨重代价。报告还指出,基于信息技术的精确打击能力的扩散,使美军必然面临“资产递耗”的战略困境。也就是说,世界上一些新兴力量以发展精确打击能力不断增强对美军的反制,迫使美军作战行动代价不断提高,从而使其部分核心能力成为“递耗资产”。
这份报告显示,美军正在掀起的下一轮新军事变革浪潮或者说“成熟的军事革命”,在目标性、指向性、针对性上比前一阶段要明确得多。海湾战争后,美军提出新军事变革时,苏联已经解体,美军是在战略对手不明确的情况下,依据新技术的发展提出变革理论与蓝图,针对性差。所以,他们感到是“不成熟的变革”。自从美提出“重返亚洲”,有了明确的针对性、指向性,自然也就显得“成熟”了。因此美国提出的“成熟的新军事变革”,强调要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精确打击能力的扩散”谋划新的“颠覆性技术”。《日渐成熟的军事革命》以中国军队精确打击能力提升为借口,竭力鼓吹“中国威胁论”,明确指出:“中国不断增长的反舰弹道导弹和反舰巡航导弹,可以从空中、水面和水下发射,使进入中国‘介入/区域拒止’范围的美国航母战斗群面临越来越大的危险。”甚至耸人听闻地宣称:“航母主导海洋的时代即将结束。”美军基于这样一种战略设想,着重发展那些高效节约的“颠覆性技术”,莫过于在“大数据”支撑下的自主系统,和以激光武器为代表的包括微波、核电磁脉冲在内的定向能武器的结合。
“大数据”,是在智能时代获取决策优势的“虚拟作战参谋部”;自主系统即无人作战系统,可保证美军真正实现“零伤亡”;激光武器,可用最低廉的“成本战法”,击败“饱和式导弹攻击”;电磁脉冲,可以通过搞乱对手指挥控制系统,掌握战场主动权。据此可判断,美国未来的导弹防御系统,不会再是导弹对导弹的拦击,而是激光武器对导弹的拦击。我们所看到的下一代战争,必然是基于自主系统的光战争。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西方竞相发展激光武器,呈现出新的变革大势。美国波音公司的“激光复仇者系统”、雷声公司的“激光区域防御系统”、洛·马公司的激光“区域防御反导系统”、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50千瓦高能激光武器、欧洲导弹系统公司的40千瓦高能激光武器等都已进入使用阶段。专家评论,激光武器发展已步入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