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读书学习思想:学一辈子也不够

1940年6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会上朱德被推选为“模范学生”。在致辞中,朱德讲了这样一番话:“前方后方很多同志都说我是一个模范学生,老实讲,怕算不上。因为我小的时候读了些‘诗云’、‘子曰’,很多要不得的东西,要重新学起,一面学新的,一面还要丢旧的,我只知道一句俗话:‘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我们要向前看,不然就要掉队。”朱德这段朴实无华的话,讲出来了他对学习问题的基本认识,他不仅口讲而且实做,他以自己的终身学习为全党学习树立了楷模。
“做到老,学到老”
因世代贫困,朱德家祖辈没有一个识字的人,饱受着没有文化的痛苦。朱德说:“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蛮横,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由此,朱德一生都不虚度光阴,对读书学习机会十分珍惜。
早年在私塾发蒙时,朱德抓紧点滴时间,勤学苦读,在投身军旅之后,他也是手不释卷。1916年至1920年底,朱德在川南地区驻防5年,在这段难得的读书时光,他阅读了大量书籍,至今泸州市图书馆还保留着他阅读过或收藏的钤有“仪陇朱氏藏书之印”和“德字玉阶”印章的各类书籍1500余册。
为寻求革命真理,1922年已36岁的朱德抛弃高官厚禄到德国留学,通过深入学习马列主义,长久郁积在他心中的苦闷渐渐释解,革命理论将他引到一个崭新的天地。他在讲述这段经历时说:“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我终于找到了一条道路,只有这一条唯一的道路,才能使中国走到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才能最后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这条道路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
1926年7月,朱德重返苦难深重而又正在奋起中的祖国,毅然投身革命洪流之中。此后,无论革命形势多么危急,他都勤学不辍,在艰苦的长征路上,在太行山的密林里,在延安的窑洞中,都留下了他刻苦学习的身影。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担负着繁重的领导工作,但对学习他丝毫不放松,反而更如饥似渴地读书。1976年5月19日,朱德收到成仿吾送来的根据1848年德文原本重新校正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对照旧译本仔细研读了一遍。5月21日,朱德不顾九十高龄,亲自到中央党校拜访成仿吾。在交谈中,朱德谈了忠实原著翻译和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列经典著作的重要性,他称赞成仿吾做了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新译本通俗易懂,可以一口气读下来,他再三强调有了好译本,才能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他还对成仿吾讲,有了新著作记得送给他看。然而,世事难料,一个多月后朱德就与世长辞了。他以自己锲而不舍的终身学习,践行了“做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和学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