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训之二:将领庸才无德,贪生懦弱,注定带来军心涣散、自毁长城
李鸿章创建北洋海军,注重武器装备,开设新式学校,把一些将领送到国外深造,甚至还聘请了164名洋员来华帮教训练水师,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但李鸿章对培育北洋官兵的德行操守却关心甚少。北洋海军正是因为缺少了基本的军人武德和操守培育,导致出现了一大批贪生怕死、懦弱无能之辈。甲午战争爆发时,本应是军人报国、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临阵脱逃者比比皆是。
在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舰队的实力不相上下。北洋舰队的优势是铁甲舰和重炮较多,其中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无论装甲、吨位、火炮口径都是当时世界领先、远东一流的战舰。单纯从军力上看,中国舰队还略占优势,但海战的结局却是相反。反观其败因,北洋海军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是重要原因。在激战中,济远、广甲、扬威三舰惊恐万状,仓皇逃窜,不但削弱了战斗力,还严重扰乱了军心。尤其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在丰岛和大东沟海战中,两次临阵脱逃,撞坏己方战舰,均谎报军情,极尽能事为自己表功开脱,闭口不谈畏战逃跑之事。
陆军方面,战死的将领只有左宝贵、马玉昆等几位,逃跑的却大有人在。朝鲜牙山之役,提督叶志超不但仓皇逃窜,还谎报军情,“饰败为胜,欺君邀赏”。清廷不但不追究其领导责任,还令他统帅平壤诸军,诸将以其庸懦无能,皆轻视之,失败之命运,不需日军来攻,已可预知。果然,叶志超故伎重演,率部“一夕狂驰三百里”,退过鸭绿江,朝鲜战场彻底溃败;旅顺是清朝经营多年的远东第一大军港,是渤海的钥匙,北京的门户,从地理位置、防御体系来说,只要守城官兵士气旺盛,指挥得当,坚守数月不成问题。但守将龚照屿“贪鄙庸劣”,未见敌军就乘小船逃往烟台,守军土崩瓦解,日军只用了6天就攻占旅顺。
更为严重的是,在刘公岛之战中,北洋海军官兵竟发展到集体投降哗变的地步。洋员马格禄与部分军官牛昶昞、严道洪等请降,“各管带踵至,相对泣”,“刘公岛兵士聚党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觅生路。”管带王平竞带领十艘鱼雷艇结伙逃跑,结果被日军或击沉、或俘获,一支完整无损的鱼雷艇支队,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悉数毁灭了。北洋海军官兵如此贪生怕死,自乱阵脚,自毁军心,岂有不灭亡的道理。
反观甲午海战中不乏英勇作战者。刘公岛南2海里,岛岸线不足千米的日岛炮台上,管带萨镇冰带领30余名水兵,用仅有的8门火炮抵抗住了日本舰队25只舰数百门速射炮的轮番围攻,直至弹尽炮毁。共激战坚守8天,击退日军海陆军多次进攻,大大迟滞了日军攻占刘公岛的脚步。以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代表的部分将士,表现出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英勇作战,以身殉国,但像这样的壮举毕竟屈指可数。倘若北洋海军官兵皆能英勇无畏,群起而战之,恐怕战局就会另当别论。
教训之三:治官执法不严,管教不力,势必导致精神萎靡、军纪涣散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屡战屡败,溃不成军,没有打过一个胜仗,没有击沉过一艘敌舰。这与当时的北洋海军军纪涣散、部队精神萎靡有着直接关系。
北洋海军诸将领统带部队,不能以身作则、严格治军,加上大气候的影响,造成北洋舰队管理混乱,军纪涣散。据史料记载有二例:1886年8月,北洋海军应邀到日本长崎访问,官兵上岸后在妓馆闹事,与日人殴斗引起事端,导致8人死亡、42人伤残的重大事件。事后李鸿章不但不处理,还以“武人好淫,自古而然,只要彼等追求功名,自可就我绳尺。”为其部属开脱,一味姑息迁就;丁汝昌在海军基地刘公岛营造店铺敛财,岛上开设赌馆、烟馆、妓院等多达70多家,因此还与部下发生龃龉,他自蓄优伶演戏,生活骄奢淫逸。
实际上,北洋海军成军之初曾仿效英、德海军制度,制定了内容详尽、规定严格的《北洋海军章程》,包括船制、官制、考校、军规等十四章,共三万余字。同时,军事训练也很严格,曾聘请英国海军上校琅威理为总教习,全权负责训练。琅威理出身皇家海军,责任心极强,“日夜操练,士卒欲求离舰甚难,是琅精神所及,人无敢差错者。”不论操阵、研炮、营规,皆要求达到世界海军的水准,不久军容为之一肃。但琅氏任职后期,舰队的中高级将领对他执法过严,深为不满,矛盾日增,尤其是副提督刘步蟾与琅氏矛盾积深,在集体诋毁下,最终琅氏愤然辞职离去。琅氏离职后,北洋舰队“操练尽弛,自左右总兵以下,争携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北洋海军还发生过用军舰载货载客挣钱和从朝鲜走私人参牟利的事件。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在威海、烟台、福州有5套公馆,娶有两房姨太太,在舰队常去之地金屋藏娇。威海之战的紧要关头,来远、威远二舰管带邱宝仁、林颖启还在岸上嫖妓未回,二舰无人指挥,都被日军击沉。北洋海军许多管带还以权谋私,把军事训练、保养船械等款项侵吞,致使船械“应换不换”、“应油不油”,战技术性能受损。
同时,由于军纪废弛,各舰管带虚应敷衍,弄虚作假,致使北洋海军后期军事训练形同虚设,打靶演习时“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驰。码数已知,放固易中。”来远舰大副张哲荣在战后反思:“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兵兴,同无把握。虽职事所司,未谙款窍,临敌贻误自多。”可见,北洋海军对将领的粗管疏问、放纵迁就,导致了贪腐之行滋长、骄奢之举蔓延、虚假之风盛行,注定了北洋海军倾覆灭亡的历史命运。
甲午海战给中国军人留下的重要警示:腐败是毁军亡国的第一破坏力
潮起潮涌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遥想当年,威海湾刘公岛前,舳舻相接,旌旗蔽空,可谓盛极一时,世界惊叹,然而仅仅6年之后,北洋海军却因用人腐败问题,导致官员队伍整体无德昏庸、无能懦弱,致使这支庞大的舰队樯橹灰飞烟灭了,这不能不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和启示。
北洋海军用人失察失误的教训,关键是选人用人的标准不清、界限不明,往往带着“长官意图”选人,搞先入为主;带着“虚光浮影”选人,搞概略瞄准;带着“门户之见”选人,搞裙带提携,导致提拔使用了一些无德无才无能、吹牛皮说大话玩花活的官员,出现了用人不准、用人不公的腐败问题。
由此联想我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能够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根本标准,才确保了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以史为鉴,军中用人,贵在坚持用战斗力标准选人。当前,我们有的单位在选用干部时,还存在没有完全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的问题,考虑“管得住、不出事”较多,关注“冲得上、打得赢”不够;考虑眼前资历和背景来头较多,注重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不够。邓世昌在北洋海军中是不可多得的懂海军、能作战、要求严的将领,但在晚清官场“累日以为劳,计岁以为阶”的大环境下,他因年龄轻、资历浅,“虽贤智而终不得越”。因此,围绕能打胜仗目标选人用人,必须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实到干部考评任用的全过程,多选打仗需要的人、研究打仗的人、关键时刻能冲上去的人、富有血性和责任担当意识的人,确保把政治上可靠、能思打仗之策、练打仗之技、务打仗之效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用人是最大的导向,也是最大的形象。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优化选人用人环境,就要积极营造“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的鲜明导向,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要贯彻群众路线。金杯、银杯不如官兵的口碑。一个干部工作、生活在官兵当中,其德才如何、表现怎样,能不能胜任本职,官兵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选人用人要切实落实好官兵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考察评价看公论、选拔任用重民意,加上严明赏罚、违法必惩、违纪必究,就会让那些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干部没有市场。如果对那些不轨之举、不端之行宽容,实际上就是对公正和公平的亵渎,是对老实人的轻慢,是对实干者的漠视。总之,人前人后,唯公是举,才能对得起同志,经得起检验,肩得起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