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舰队在装甲和火炮口径方面一直保持优势。排水量7335吨的“定远”、“镇远”两舰是亚洲最令人生畏的军舰,属于当时世界较先进的铁甲堡式,设计时综合了英国“英伟勒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的长处,各装12英寸大炮4门,装甲厚度达14寸。日方叹其为“东洋巨擘”,一直以此二舰为最大威胁。日方加速造舰计划,搞出所谓的“三景舰”以对付定、镇二舰,但直到战时,仍未达到如此威力。北洋舰队的装甲水平普遍超过日本舰队。火炮方面,据日方记载,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日、中两舰队之间为11门对21门;我方记载此口径火炮北洋舰队则有26门,优势更大。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也有92比50的优势。日方只在中口径火炮方面以209比141占优。当然因为中口径炮多为速射炮,所以其在火炮射速方面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但因为大、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的优势同样不小,所以不能说火炮全部是日方占优。再看看船速方面的差距。就平均船速来说,日舰每小时快1.44节,优势似乎不像人们形容的那么大。有人说北洋舰队将10舰编为一队,使高速舰只失速达8节,不利争取主动,那么日本舰队中也有航速很低的炮舰,其舰队失速亦不在北洋舰队之下。
流行的说法是,北洋海军自1888年后未添船购炮,已难以一战。但从以上可看出,不论就哪一个方面说,北洋舰队也远未到不能一战的地步。1894年5月下旬,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奏称“北洋各舰及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阵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以鱼雷六艇试演袭营阵法,攻守多方,备极奇奥”,“夜间合操,水师全军万炮并发,起止如一。英、法、俄、日本各国,均以兵船来观,称为节制精严”。
若不是出于此种自信,清廷不会在李鸿章这篇奏折上奏两个月之后毅然下诏对日宣战。
(摘自《军事文摘》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