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24日电 题:航天日!新征程谱写星河里的中国式浪漫
新华社记者宋晨、刘祯
海上生明月,直上九天揽星河。
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今天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5周年;今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将发射,再次踏上探索宇宙的新征程。
今天,我们都是追星人。在芳菲四月,致敬中国航天人,一同触摸浩瀚宇宙的脉动,感受航天人写在星河里的中国式浪漫。
看珍贵展品,体验前沿科技再上新台阶——
“古人‘欲上青天揽明月’,现在我们已经在月球上‘挖土’啦!”上海世博展览馆,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取回的“月壤”展品前,观众们满眼自豪。
上海世博展览馆展出的嫦娥六号月背样品。新华社记者刘祯 摄
YF-100火箭发动机实物、高分一号到高分七号卫星及其成果展示、天问一号任务搭载国旗样品等展品,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探索征程。
回首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每一步都不容易。历经数十载,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定格了太多精彩瞬间。
2024年,中国航天征程不停步: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创历史新高;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载人航天任务刷新纪录……
追梦不停歇,探索无止境。
2025年,我国航天工程任务将密集实施:天问二号将执行小行星伴飞取样探测任务;我国与欧洲合作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将揭示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过程和变化规律;中意电磁监测卫星02星将择机发射,服务地震预测研究……
上海世博展览馆展出的YF-100火箭发动机实物。新华社记者刘祯 摄
看创新转化,感受航天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果说深空探索是“仰望星空”,那么航天技术赋能民生便是“脚踏实地”。卫星导航、遥感监测、安全巡检……商业航天成为“新增长引擎”,“航天+”等新业态正在萌芽。
科普展上,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系列运载火箭等商业航天展区的模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启动仪式上,宣布成立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将为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跳水是水花消失术,航天是误差消失术。”在2025航天文化艺术论坛上,中国跳水队队员、奥运冠军全红婵妙语频出,赢得现场热烈掌声。
文艺表演、主题沙龙等一系列活动聚焦航天精神与科技文化的融合创新,呈现“航天+文化、艺术、科普”的跨界演绎。
“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科技自立自强的航天梦,也是文化自信自强的航天梦。”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说。
看合作成果,见证中国航天朋友圈不断“扩容”——
启动仪式上,一系列国际合作成果的发布振奋人心:国家航天局宣布6个国家的7家机构可获取由嫦娥五号任务带回的月球样品;“月面多功能操作机器人暨移动充电站”“巴基斯坦月球车”等多个项目入选嫦娥八号任务合作项目;《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发布,共开放天问三号探测器20千克质量资源……
图为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刘祯 摄
我国始终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介绍,截至目前,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近200份航天合作协议,涵盖了对地观测、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研制等多个领域。
单忠德说,未来,将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建设与应用,为保护地球家园、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路永不停歇。航天梦将托举强国梦驶向更加浩瀚广阔的宇宙,创造更多属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