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团结广场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来源:新华社 作者:哈丽娜 侯帮兴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4-06-29 21:03:24

团结广场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新华社记者哈丽娜、侯帮兴

缤纷盛夏,阳光炙热。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团结广场,三个形态各异的红石榴雕塑格外吸引人,正中间的石榴上刻有“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字样,生动讲述着包头市各民族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佳话。

团结广场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过去,这里是各族群众休闲娱乐、散步健身的重要场所。正是因为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2022年,青山区将这里提档升级建设成为民族团结主题景观公园。

走进团结广场,南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标识和下方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铁艺造型引人注目,与此呼应,北门建设有红飘带造型大门,如同迎风招展的红旗。

广场内设有“民族团结一家亲”长廊、二十四节气长廊和汇聚民族团结元素的雕塑、民族福娃等宣传载体,深受群众喜爱。

青山区民委党组书记、主任刘雪清说,团结广场提档升级后,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广场内民族团结景观时刻传递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团结广场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2022年被命名为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成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

近日,青山区富强路小学在团结广场举行了一场“石榴籽一家亲 小小星火永传承”的主题活动。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后,3名不同民族的“红石榴”小小宣讲员,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讲述《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深入人心的民族团结故事。

富强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天祺说,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包头,重温这些故事,使她更深刻地理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由于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团结广场还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场所。几乎每个周末、每天傍晚,这里都人山人海,居住在附近的各族群众集中在这里唱歌跳舞、跑步健身、下棋乘凉,共享美好时光。

67岁的蒙古族市民娜仁住在团结广场附近,她每天傍晚都会来团结广场跳舞锻炼。久而久之,她在这儿认识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朋友。

“团结广场如其名,民族团结的氛围非常浓厚。”娜仁说,“我非常喜欢来,在这里交到了许多朋友,我们不分民族,一起跳舞锻炼身体,一起参加比赛,就像一家人一样互帮互助,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

近年来,团结广场还逐渐成为举办当地各类大型活动的重要场地,每年的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鹿城文化艺术节及春节、正月十五的民俗表演等,都在这里举行。

“团结广场已经成为包头市宣传民族团结政策的示范窗口,很多地方纷纷来这里学习。团结广场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室内走向室外,大大提升了各族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每年有10万余人次参与其中。”刘雪清说。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