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党的创新理论实践典型案例丨山西右玉:“初心”“恒心”铸就绿色传奇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菲菲 责任编辑:安思翰
2021-02-26 18:07:04

新华社太原2月26日电  走进山西右玉县,一列列整齐排列的树木,宛如一幅幅壮观画卷。然而,70多年前,这里却是“十山九秃头”,有外国专家断言“不适宜人类居住”。

70多年来,一任一任的右玉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持续不断植树造林,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铸就了“右玉精神”丰碑。

【实践故事】

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县,向来是大风口,70多年前,林木绿化率不到0.3%。1949年,右玉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上任后,经过调研讨论达成共识: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种树。他带着全县干部,前往苍头河边,挥锹挖坑种下第一棵杨树苗……

70多年来,右玉的县委书记换了21任,但每一位县委书记最在意、着力最多的事都是种树。

在历任县委书记带领下,右玉县干部群众硬是靠一把铁锹两只手,使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56%,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绿洲”。

70多年前,老书记张荣怀种下的那棵杨树已是根深叶茂。苍头河两岸如今成为国家湿地公园,鸟类从过去18种增加到128种。

右卫镇马营河村是直接受益者。这几年,村里相继建起了民宿,树下长出了羊肚菌,地里种上了菊花,村民发展起了大棚。“生态好了,人的脑子也活了。”马营河村党支部书记朱义说,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00多元,同比高出近4成。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投资4亿多元的国家级青少年足球夏训基地已初见雏形,这里将建成22片标准足球场地。“右玉的环境是一流的,是天然氧吧。”基地负责人王东伟表示,独特的生态和人文优势让他最终选择了右玉。

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8万亩中药材、4.2万亩彩色种植、28万亩沙棘、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良好的生态正在给右玉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2020年右玉全县域实现了基本绿化,右玉‘绿起来’了,更要‘富起来’,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右玉县第21任县委书记张震海说,“我们将做好‘四篇绿色文章’:一是转化‘绿’,发展新产业;二是拓展‘绿’,催生新业态;三是提升‘绿’,培育新优势;四是共享‘绿’,增进新福祉。”

【案例点评】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缺林少绿,一年到头,黄风肆虐,粮食产量极低,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存。群众盼什么?就一个字——“活”。“群众盼的就是干部干的”,有了这样一颗初心,才有右玉一任接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干下去的恒心。

这里土地贫瘠,种树何其艰难。但只要干部带头,群众再苦也会跟上。在70多年的植树造林过程中,党员干部总是身先士卒。“干群同心,其利断金”,在右玉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右玉县也曾面临GDP压力,这里探明的煤炭储量高达34亿吨,一些人也想过“有水快流”,但这种想法和行为很快被制止。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右玉干部群众形成共识,不能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只有久久为功,方能利在长远。

“右玉精神”体现的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这是右玉创造生态奇迹的“密码”,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