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老兵张建平多年如一日,用行动守护家乡碧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韩广宁 代昌平 王梦缘 责任编辑:孙悦
2025-03-22 06:59:13

老兵张建平多年如一日守护家乡水源地——

一泓碧水润心田

■韩广宁  代昌平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王梦缘

春夜,位于天山北麓的乌拉泊水库,依然寒冷刺骨。

时针指向凌晨3点,乌拉泊水库管理站取水头部站点宿舍里,一阵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外面起风了,调度员说一会儿风会更大,我去趟泵房……”一位50多岁的男子迅速起身,边穿棉衣边对妻子说。

“我和你一起去。”妻子紧随其后,拿上手电筒匆匆出门——他们要赶在大风来临前,尽快将站点泵房内的输水管道阀门关闭,防止沙尘进入管道,污染水源。

地处乌鲁木齐河中游的乌拉泊水库,是当地一座重要的拦河水库,承担着保障新疆乌鲁木齐市城市生活供水的职能。过去几十年里,老兵张建平和妻子刘海燕,一直坚守在远离繁华的乌拉泊水库,保障安全洁净的生活用水流向千家万户。

选择到乌拉泊水库管理站工作,张建平不是心血来潮。20世纪80年代,张建平在某边防部队服役,与战友们共同执行了一项施工任务。施工地点远离水源,需要水车往返拉水、灌入储水罐,来保障官兵施工、生活用水。拉回的水储存一段时间后,储水罐底部会积淀一层杂质。

考虑到长期引用含有杂质的水会影响身体健康,张建平和几位战友承担起清理储水罐底部杂质的工作。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排空储水罐,拿着战备锹蹲在罐底清理杂质,之后再往罐中注入清水。

受这段经历影响,张建平对水资源的可贵、水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87年退伍回到家乡乌鲁木齐后,张建平来到乌拉泊水库管理站,承担起守护家乡水源地的责任。

刚到乌拉泊水库管理站工作,张建平被安排在一处普通站点,负责水域看护工作。一次巡逻,一辆拉运沙土的施工车辆从张建平眼前经过,不断有沙土从车上掉落。张建平赶紧拦停车辆,检查后发现车斗防护网破了几个洞。“掉这么一点土,不会对水源有太大影响。”司机软磨硬泡,希望张建平“手下留情”。张建平不为所动,硬是让司机修好防护网再通过。

一传十、十传百,张建平爱较真的性格,渐渐在单位出了名。乌拉泊水库取水头部站点,对确保整片水域水质清洁至关重要,当时正需要一名责任心强的职工来看护。单位领导向张建平征求意见,张建平一听新岗位责任重大,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与其他站点相比,取水头部站点距离市区远,风沙大、人烟稀少,环境更加艰苦。张建平每日忙着巡逻,吃饭常常“简单对付几口”。担心张建平的身体,妻子刘海燕希望丈夫能调到条件好一些的站点,可张建平坚持“既然担了这份责任,就要好好干”,怎么也劝不动。后来,经管理站同意,刘海燕成为站点的一名“编外兵”,与丈夫一起守水护水。

夫妻俩告诉笔者,为确保城市供水洁净、通畅,他们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眼下正值换季,大风天多,哪怕深更半夜接到指令也要及时处置,防止泥沙进入管道。”张建平介绍。看着丈夫有些疲惫的神情,刘海燕有些心疼地说:“每年到了这个季节,他一天到晚‘惦记’着大风,没睡过几个整觉。”

忙碌的工作之余,夫妻俩也有属于他们的“小幸福”。“春天到了,草木开始发芽。再过一段时间,岸边会开满五颜六色的小花,我们巡逻时还可以看看美景……”说这话时,刘海燕的脸上带着笑容。

笔者的眼前,一泓碧水无声流淌,流向千家万户,也流进两颗相依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