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老兵助力山村学生,让他们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出大山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王克斌 强天林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5-02-15 07:02:02

一群热爱音乐的老兵与一群“山里娃”结缘——

山村里飞出梦想的歌

■王克斌 强天林

图①:老兵给学生上音乐课。图②:老兵与学生合影。图③:2018年,老兵与学生赴北京参加合唱比赛留影。受访者供图  制图:扈  硕

1月13日下午,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广里中心小学的一间间教室里,飘出孩子们欢乐的歌声。

每周一,是孩子们期盼的日子——“浑身都是艺术细胞”的爷爷奶奶,会准时来到学校,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

这些平均年龄65岁的老人,来自山东省委老干部活动中心下属的老战士合唱团支教队。在部队服役时,他们是所在单位的文艺骨干;退休后,他们是孩子们喜爱的“兵爷爷”和“兵奶奶”。

12年前,老兵们与这所山村小学的孩子们相识。当时,学校里缺少音乐老师,孩子们没有上过系统的音乐课。如今,广里中心小学荣誉室里,摆放着有关单位颁发的“金牌声乐学校”奖杯。

越来越多的山村孩子,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出大山。

“我们之间有个约定”

广里中心小学位于济南市长清区西南角,从市中心驾车前往,车程约有两个半小时。

这是老兵们寒假前最后一次到学校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为了给这个学期画上圆满的句号,一行人早早集合出发,没想到途中车窗出现故障,只能升到一半。天阴沉沉的,寒风灌进车内,很冷。

“咱们这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支教队队长于谦打趣道。

一位老兵接过话茬:“不对啊老于,咱们这叫‘寒风刺骨何所惧,雪压梅花更添香’。”

“这个好!这个好!”一车人都笑起来。老兵们裹紧棉衣,不时说笑着,继续乘车前往学校。

正值课间,老兵们乘坐的汽车刚从学校门口的坡路上“冒出头”来,远处就传来阵阵童声:“来啦来啦!”学校大门两侧,不少孩子正趴在护栏上,向车驶来的方向眺望。

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汽车刚停下,孩子们围了上来,大声喊着“老师好!老师好!”广里中心小学教师方倩笑着告诉老兵们,和以往的每周一一样,孩子们一大早就开始问“今天上不上音乐课”。

其实,孩子们无需担心——过去的12年里,老兵们风雨无阻辅导学校的一届届学生,从没让他们失望过。

“我们之间有个约定。”于谦说。

2013年9月,山东省委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退役后安置到省直机关的老兵,成立了老战士合唱团。当年底,当地在长清区修建了一个双拥主题广场,合唱团老兵和广里中心小学学生均受邀参加了广场落成仪式。

活动中,老兵们与孩子亲切互动,邀请他们一起唱歌。孩子们一脸茫然,学校校长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我们的学生不太会唱歌。”

老兵们和校长一聊才知道,广里中心小学地处偏远,就读的孩子来自周边3个山村。由于缺少师资,孩子们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学习音乐。

惊讶的同时,这群热爱音乐的老兵们觉得应该做些什么。经与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商议,他们很快抽选团里的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义务支教队,每周为孩子们上一节音乐课。

支教队队员唐孟今年70多岁了,前些年因病摘除了一个肾脏。寒假前的这个学期,唐孟一直坚持给孩子们上课。“每学期报名支教的时候,他都很积极。这不,2025年的春季学期,他又报了名。”于谦说,他们这群老兵,对教孩子们学音乐这件事,有着共同的认识:诺不轻许,许则为之。

虽然平日里爱好音乐,但登上讲台讲音乐课,老兵们还是第一次。“光有积极性还不够,教学可是有门槛的”“音乐课不是简简单单教几支歌就行的”……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课,老兵们邀请专业老师指导,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不只教孩子们唱歌,还相对系统地教授音乐知识。

围绕“如何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乐理”,一场场激烈的研讨,常常在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排练室里、在乘车往返校园的途中展开。

“土坷垃”里播种梦想

在广里中心小学上学的学生,约有一半是留守儿童。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们,也有着共同的心愿:让自己的孩子走出这片遍布“土坷垃”的大山。

这并不容易。老兵们教过的第一批学生邹圆圆和郭静涵,如今都在山东大学就读。回想一路求学的经历,她们直言“很难”。说起童年的一堂堂音乐课,她们眼中闪着光。

老兵邓海燕还记得当年给她们上课的情景:“孩子们不懂什么是曲调、节奏、和声,刚开始我们只能一遍遍带着孩子们唱。一堂课下来,嗓子都冒了烟。”

“累归累,心里高兴。”邓海燕说,孩子们虽然没有音乐基础,但上课很认真,歌声特别真诚、淳朴,让人感动。老兵们还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不是没有音乐天分,有的歌教几遍,他们就能跟唱了。

在校园里,老兵们有时还扮演着“音乐老师”之外的角色。三年级的小方,在活跃的课堂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原来,小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身体残疾,他自小性格孤僻。“一个天真的孩子没有笑容,没有歌声,内心会是什么颜色啊!”于谦有些难过。

课间,于谦找小方聊天,希望他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小方沉默不语。于谦另外想办法,课上用眼神鼓励,动员同学们多和小方一起玩……慢慢地,小方和大家有了交流,脸上也多了笑容。毕业那天,小方送给于谦一只千纸鹤。拉动千纸鹤的尾部,千纸鹤翅膀一扇一扇的,振翅欲飞。

“音乐不仅是音乐。”这是老兵们支教十多年来的共同感受。有人说,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老兵们深表认同。

教授音乐知识之外,老兵们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打开一扇扇通向远方的窗。李培强当过多年铁道兵,教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前,他总会讲起当年和战友在深山挖隧道的经历。孩子们被老兵同甘共苦的故事打动,唱起歌来格外用心。

不止一位老兵向笔者描述过这样的感受:他们在军营中一路摸爬滚打的故事,很容易让这些从“土坷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产生共鸣。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泥土般的韧劲与倔强。”老兵们相信,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说不定有一天,这些种子就会破土而出,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芬芳美丽满枝丫”

2018年的一天,一个消息在济南市教育系统不胫而走:在北京举办的“少年之歌”全国青少年声乐艺术节全国总决赛上,广里中心小学合唱团的29名孩子,凭借一曲《茉莉花》,赢得了“特金奖”,学校获评“金牌声乐学校”。

很少有人知道,绽放在舞台上的29朵“茉莉花”,朵朵都被支教老兵们用心滋养着,期待有一天吐露芬芳。

于谦回忆,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学校在2015年成立了校园合唱团。那时,孩子们接触音乐时间还不长,想让他们分声部完成一首歌,是不小的挑战。

根据男女生音色差异,老兵们精心制作课件,把孩子们分成小组,一组一组带着他们练音准、练呼吸,之后再学习如何配合。一年后,作为唯一一支乡村童声合唱团,孩子们登上第六届济南国际合唱节的舞台。

“第一次登上大舞台,孩子们刚开始有点怯场。”老兵高培源掏出手机,向笔者展示当天的视频。笔者看到,当音乐响起,孩子们在老师指挥下,很快找回了自信。

“你看这个小男孩,音乐一响还跟着晃起来了!”高培源笑着提醒笔者注意视频中的细节,这段视频他不知看过多少遍,“当孩子们唱完,我都高兴得掉眼泪了”。

那次比赛,孩子们获得银奖。此后,他们对学习音乐更有热情了。

2018年,在支教老兵指导下,合唱团的孩子们过关斩将,到北京参加“少年之歌”全国青少年声乐艺术节全国总决赛。舞台上,孩子们分3个声部演绎了歌曲《茉莉花》,凭借优美动人的声音、从容自信的表现,赢得了青睐,赢回了荣誉。

那次到北京,支教队的老兵们还带孩子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他们希望抓住各种机会,让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芬芳美丽满枝丫”——就像歌曲《茉莉花》中唱的那样,老兵们的努力渐渐开花结果。

邹圆圆和郭静涵考入山东大学后,都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并担任主力,走上更大的舞台。2023年,在广里中心小学新年联欢会上,她们通过视频向老兵们送来问候,回忆音乐陪伴下的美好童年时光,对老兵们表达感谢。她们说,会与老兵们接力,把爱心传递得更远。

这让老兵们支教的劲头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