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志愿军特等功臣的妹妹李家英:追着英雄哥哥的脚步前行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梅良仿 张世宏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5-01-25 06:59:33

七十二年前,志愿军特等功臣李家发英勇牺牲。从此,他的妹妹李家英——

追着英雄哥哥的脚步前行

■梅良仿  张世宏

左上图:李家英(左一)在李家发烈士纪念馆内,给学生讲述英烈事迹。孙晓亮摄 右下图:2023年,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烈士画像”团队志愿者为李家发烈士(右二)和父母、妹妹李家英绘制的“全家福”。受访者供图

这是一张拍摄于1948年的照片。

照片里,14岁的少年专注地看向镜头,目光清澈。静静与他“对视”,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过去几十年里,这张照片一直摆在李家英家的客厅。那天,我们与80岁的李家英视频连线,她通过镜头向我们展示这张照片——“这就是我的哥哥李家发,拍下这张照片5年后,他牺牲在朝鲜。”

李家发牺牲那年,李家英8岁。此后70多年,“李家发”这个名字,成为李家英前行路上的精神坐标。

哥哥的牺牲,在她心里立起一面旗

1953年9月的一天,安徽南陵一个小山村里,李家英在家门口玩耍,父母在相距不远的田地里忙活。

这时,沿着村路走来3位干部模样的人,其中一位穿着军装。他们径直走到李家英家门口,问道:“小丫,你爸爸妈妈呢?”

得知李家英的父母在地里干农活,一行人说是要送喜报,让她喊父母回来。

李家英一路飞奔到地里,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了半天,父母才大致明白,赶紧扔下锄头往家里跑。

李家父母共育有10个儿女,李家发排行老五,李家英年纪最小。1951年,李家发参军入伍,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保家卫国,成为全家人的骄傲。父母天天盼着儿子来信,也盼着他早日立功,给家里争光。

父母喜滋滋地回家接喜报,没想到与立功消息一起传来的,是儿子牺牲的噩耗。李家英清楚记得,那天来的人先把父亲和大哥叫了出去,他们回来时都流着泪。接着,全家人在堂屋集合,那位穿军装的干部向他们讲述了李家发牺牲的经过。

1953年夏天,金城战役打响。李家发所在连奉命向轿岩山发起攻击,被敌人的地堡阻拦。为扫除障碍,李家发主动请缨前去炸地堡,不幸身负重伤。在所带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他毅然扑向地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将生命定格在19岁。战斗结束后,志愿军总部为李家发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听到儿子牺牲了,李家发的母亲悲痛欲绝,昏了过去。父亲把两只手攥在一起,流着眼泪用力揉搓的样子,李家英记忆深刻。

母亲醒来后,父亲噙着泪花安慰她:“我们生了一个好儿子!”扭过头来,父亲对全家人说:“春生(李家发乳名)为国家为人民立了功,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家的一面旗。你们只能给这面旗添彩,谁都不能抹黑。”

父亲的这番话,在李家英心里扎下了根。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哥哥的英名

李家发牺牲后,李家英总会想起和哥哥在一起的日子——

哥哥给别人放牛,会把她抱到牛背上玩。哥哥去山上砍柴,会特意把一捆柴扎得少一些,让她趴在上面,一起挑回家。参军离家前,哥哥蹲下身子,捧着她哭红的小脸说:“妹妹别哭,等哥哥回来,给你买糖吃,带你去做花褂子。”

李家发再也没有回来。他牺牲后,他的家人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怀。除抚恤金外,未成年的李家英,每年夏天会收到两套短衣裤,冬天有棉衣,读书费用全免……

日子一天天过去,渐渐长大的李家英,有了参军报国的想法。1967年,她穿上军装,成为部队医院的一名护士。当兵第一年,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评为“五好战士”。

1970年,李家英退役回到家乡南陵,先后在多个单位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记着要给英雄门楣增光添彩的家训,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哥哥的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全家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哥哥的英名。”李家英神情严肃地告诉笔者,他们的大家族有几十口人,有当国家干部的,有做生意的,有在老家种地的,人人热爱国家、遵纪守法,都在脚踏实地奋斗。

弘扬英烈精神,是她一生的事业

20世纪50年代,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李家发的父亲曾前往朝鲜给儿子扫墓,母亲没有同行。母亲临终前嘱咐李家英:“如果你有机会到朝鲜,一定把我坟头的土带去一捧,撒在你哥哥坟上,让我能够‘摸’到他……”

带着母亲的心愿,2010年,李家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烈属代表团前往朝鲜。在江原道烈士陵园,她把从父母坟前带来的一抔黄土,缓缓撒在哥哥的墓碑前。回国后,李家英又把从朝鲜带回的一抔土撒到父母坟头,让他们与哥哥“团圆”。

多年来,李家英知道,父母还有一个很少提起、但未曾了却的心愿。1954年,有关部门曾拨款,李家发的父母也拿出抚恤金,准备修建李家发烈士纪念设施。然而,那一年南陵遭遇洪水,李家发的父母主动找到有关部门,提出将那笔钱用于灾后重建。他们说,儿子牺牲是为了国家和人民,那笔钱用于人民是最好的选择,等将来有机会再建纪念设施也不迟。

为实现父母未了的心愿,也为了把哥哥的故事讲给更多人,从2006年开始,李家英为筹建李家发烈士纪念馆忙碌奔走。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她步履不停地寻访哥哥生前所在部队和健在老战友,一次次前往辽宁沈阳、丹东等地的烈士陵园,进一步了解哥哥英勇战斗的故事,广泛搜集相关史料。她还把哥哥在家里用过的许多老物件捐出来,为修建纪念馆提供更丰富的展品和资料。

2020年烈士纪念日那天,李家发烈士纪念馆落成开馆。作为“南陵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南陵县党员教育基地”,几年来,前往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李家英的家,距离李家发烈士纪念馆十几公里。纪念馆落成后,“三点一线”成为李家英的生活日常状态。面对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李家英一次次讲起哥哥的故事。2023年南陵县成立红色故事宣讲团,她又受邀担任团长,向更多人讲述英烈事迹。

当年那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还能讲得动,我会一直讲下去。”李家英说,弘扬英烈精神,是她一生的事业。

本版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