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青藏高原,紫外线很强。炎炎烈日下,76集团军某旅一级上士周武康身手敏捷地爬上电线杆,对营区突发断电情况进行查修。没过一会儿,他再次回到地面,用手拂去面庞的汗水,自信满满地来了一句:“搞定!”
这样的突发情况,对于电路不太稳定的高原营区来说,并不鲜见。而周武康则是处置这类情况的首要人选,在大家眼里,周武康拥有“转危为安”的“超强能力”。
周武康在检修配电箱。李宗霖 摄
那是2021年冬天,营区电网被积雪压断,裸露的线头要是得不到及时抢修,不仅会影响官兵用电,还有可能造成电路失火的危险。周武康没有犹豫,立即戴上作业手套,三下五除二就爬上了10多米高的电线杆。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让周武康差点从电线杆上滑落下来,他死死地抱住电线杆,竭尽全力往上爬。爬到杆顶,周武康稳住心神,清理积雪、捋清电路、焊接电线……每一步都像在钢丝上行走。等线路接通,恢复供电,周武康已经瑟瑟发抖,他不得不承认,这抖中除了寒冷,其实还有一丝后怕。晚上,周武康感觉大腿内侧隐隐作痛,脱下迷彩服一看,才发现腿上被电线杆摩擦出一道道血印子。
周武康在驾驶军车。周璐晨 摄
同样是2021年,在某机动任务中,周武康开着淋浴放舱车跟着车队行驶。下达坂时,在海拔5000多米的半山腰上,一阵狂风刮起,路边的石头和风沙在空中疾速盘旋。“砰”地一声,一颗石子打在了方舱车的前挡风玻璃上,玻璃迅速破了一个洞。周武康看到那瓶盖大小的洞,立马戴上鼻氧管、防风沙眼镜。他聚精会神,临危不惧,冒着肆虐的风沙,安全地把车开到了指定地域。
这些处变不惊的能力并非一朝一日形成,而在于周武康夜以继日的积累,还有他主动作为、主动研究的精神。从2013年成为连队“四小工”开始,周武康不断精进技术,积累经验,一干就是11年。这期间,大大小小的维修任务,周武康完成了数以千计。而身为一名有16年驾龄的老驾驶员,他的驾驶总里程已超过2万多公里,并且一直保持“零”事故。每次听见身边战友的夸赞,他总是谦虚一笑:“难事做着做着就简单了,繁琐的事做着做着就习惯了。”
周武康在检修某型自卸车。简瑞 摄
无论是维修电路、水路,还是汽车驾驶、器材焊接,都已成为周武康的工作日常。他就像是一名“救火队员”,关键时刻顶得上,从不打马虎眼儿。
2023年,在某场演习中,周武康检查发现,炎热天气条件下某型机器易高温发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他立马拿出该型机器的出厂说明和剖面图研究,决定在原有的散热系统上加装散热器,这样既保障了全营官兵的用电需求,又保证了机器更长久稳定地运作。
无独有偶。一次演练中,连里急需解决无人机飞行稳定性不够好,投弹不够精准的问题,周武康再次主动受领这项任务。在反复观看无人机投弹的视频之后,他仔细研究无人机的构造和性能,学习框架原理,决定加装一个投弹器。经过反复实验改造,不仅提升了无人机投弹的精准度,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在后面的演习中,无人机高效精准的表现,赢得了上级首长的肯定和赞扬。
“敬业情无尽,军徽耀赤诚”,前段时间军士讲评会上,教导员把这句话送给了周武康,赞扬他的主动作为。正是凭借着一身技能和踏实肯干的精神,周武康成为了大家眼中广受信任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