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缅怀彭士禄院士:“深潜”一生:永远守望祖国海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邢哲 郑欣 发布:2021-04-23 11:45:03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那位参与建造中国首艘核潜艇的老人安详地走了。

2021年3月22日,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因病去世,享年96岁。

彭士禄院士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次数并不多。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造核潜艇时,他激动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此前数十年里,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彭士禄一直都是隐姓埋名、默默奉献。

51年前,渤海湾水域,我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缓缓驶向碧波深处,彭士禄和战友们挺立码头,凝望大海尽情欢呼。

51年过去了,在同一片海空,彭士禄的骨灰撒入大海。他在生命的最后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永远守望祖国的海洋。”

“时代的印记,不会只记住你是谁,但一定记得住,你为这个时代做过什么。”彭士禄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深潜”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

“深潜”一生:永远守望祖国海洋

——缅怀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

■邢 哲 郑 欣

耄耋之年的彭士禄在家办公。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到病床上,把雪白的床单映成了金色。

这间病房,记录了彭士禄院士生命最后的时光。2020年11月18日,彭士禄在这里度过了95岁的生日。这一天,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这一天,彭士禄特意戴上海军官兵送给他的海军帽,帽子上用金色丝线绣着“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9个字,字的下面是一幅核潜艇劈波斩浪的画面。

对彭士禄来说,这顶海军帽是最有纪念意义的生日礼物。从事核动力事业一辈子,核潜艇早已成为他一生的牵挂——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期盼着造国产核潜艇。那时候,国内造船工业底子薄、技术弱,毛主席作出指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斗转星移。10多年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往事如烟,涌动在彭士禄的心头。回看之前的采访视频,他用风轻云淡的语气,谈起惊天动地的过往——

1958年,一纸命令传来,彭士禄调入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从此,彭士禄选择了“深潜”人生。

匆匆告别家人,彭士禄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试验场建造在大山深处,那里冬天气温很低,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彭士禄毫不在意。

比起生活上的挑战,最令彭士禄记忆犹新的是,跋涉在核潜艇技术“无人区”的艰难。

那时候,中国对核潜艇的研究是从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和一个玩具模型开始的。“没有人见过核潜艇,大部分人也没出过国,都是‘土包子’。”

怎么办?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科研人员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用传统设备算出了首艘核潜艇数十万个数据;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量和稳定性,边角余料都要过磅称重……

为了同一个梦想,彭士禄和所有科研人员开启了加速奔跑的攻关模式。

对彭士禄来说,时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同样的时间,放置在不同环境,会呈现出不同的流动速度。

时间之“快”,让他分秒必争。不到3年时间,彭士禄和科研人员计算出10余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成功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最终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时间之“慢”,让他负重前行。研制初期,彭士禄带领的研发团队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核潜艇建造方面掌握的知识几乎为零。为了培养专业人才,他当起老师,开设了多门专业课,向大家传授“核知识”。

一次次试验、测量数据,又一次次试验失败、苦苦求索……彭士禄带领团队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与核潜艇建造进度息息相关,他们的研发经历,注定成为核潜艇建造故事的一部分。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看着这壮观的一幕,彭士禄和战友尽情欢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新中国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

1 2 3

责任编辑:杨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