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老兵南启祥:火线入党的小号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焦凡洪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2-23 00:36:10

火线入党的小号手

■焦凡洪

已是85岁高龄的老兵,仍清晰地记得1953年3月14日,在抗美援朝战场的一个坑道里,自己入党宣誓的情景,那天刚好是他17岁的生日。

当时阵地上的冰雪还没融化,但他胸中燃起的火焰,让他感到自己生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这名火线入党的战士,就是当年的“小号手”南启祥。

1948年秋的一天,12岁的南启祥被父亲南永安领着,来到中原野战军第1纵第2旅第5团,父亲找到团首长恳求:父子俩一同参军。父亲被分到团部当了一名炊事员,南启祥被破例收下分到通信连司号排,当了一名司号员。

南启祥是全团年龄最小的兵,吃饭时,排长喊:“先给小鬼盛一碗。”晚上睡觉前,班长给他端来一盆热水:“小鬼,泡泡脚。”连他起夜上厕所都有人陪着。参加战斗时,排长、班长和老兵们总是把他挡在身后……

一天晚上,南启祥做了一个梦,梦见死去的娘。娘在田野里燃起一片大火、烧着黑压压的蝗虫,喊着:“黑子,来烤一烤。”南启祥说:“娘,别叫我‘黑子’啦,大家喊我‘小鬼’,我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小鬼’!”

南启祥印象最深的是战前动员,指导员总会讲到一句话:“共产党员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1948年底,南启祥跟随部队参加了围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战役。12月的一天傍晚,他在安徽宿城双堆集村西面的高岗上吹响了冲锋号,连长和指导员带领全连官兵向驻在村子里的敌军冲去。敌人有两个排的兵力集中在一座油坊中,依托坚固的工事拼命抵抗,火力异常凶猛。部队要想前进,必须拔掉这个据点。连队选派了几名懂爆破的战士,每人背着五六个“炸药袋”往上冲。当时连队没有炸药包,官兵们就把干粮袋装上炸药、安上导火索,制成了爆破武器。这种“炸药袋”虽然简易可也实用,但导火索的引燃不如炸药包敏感快捷。在敌人密集火力的封锁下,爆破手们一个个奔上去,又一个个倒下来。有的把“炸药袋”塞进了油坊,却点不着导火索,接连牺牲了六七位战友。就在这时,指导员孟昭身大喝一声:“卫生员,快给我拿一把剪子来!”卫生员急忙递上剪刀。南启祥正疑惑:要剪子干什么用?指导员已纵身跃了出去,他背着“炸药袋”匍匐前行,迅速接近了油坊。这一刻,南启祥紧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只见指导员用剪子把“炸药袋”上的导火索剪短并直接点燃,瞬间就响起了“轰隆、轰隆”的巨响。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盘踞在油坊的敌军,死的死伤的伤。部队呼啸着冲了过去!

“指导员!快去救指导员呀!”南启祥喊叫着扑向油坊,他和几个战士在废墟和尸体中扒着、找着,最后在一个牛棚里把浑身是血的指导员找到了。那爆炸的强大气流把指导员推出去十几米远,他已昏死过去。大家赶紧把指导员抬往战地医院……

在全团战斗祝捷大会上,团长挥舞着拳头说:“指导员孟昭身同志是好样的,他用那震天动地的一爆,吼响了共产党员的誓言!我们打仗既要靠勇敢,不怕死;还要有智慧,有本事!”

那些天,南启祥的脑海里时常闪现着指导员纵身一跃的身影,他觉得身上的每根神经像那燃烧的导火索……后来他见着出院的孟昭身,热泪盈眶地说出了:“指导员,我要入党!”

部队向祖国大西南进军的路上,南启祥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父亲牺牲了。他记起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福建莆田,父亲自豪地告诉儿子:他入党了!南启祥还想起父子俩入伍后每次相见,父亲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号靠一口气,饭靠一炉火,命靠一种精神头啊!”

想到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泪水不知不觉地打湿了南启祥手中的军号,他在心底发誓:要为父亲和牺牲的战友们报仇!

1949年11月的一天,南启祥和战友们凌晨3点就从贵州毕节一个离赤水河30华里的村子出发了。部队原定过了赤水河休息,到了赤水河后,团首长突然得到情报:敌军一个团驻扎在四川叙永县城,随时准备逃跑。于是团首长决定全团连续奔袭直达叙永县,乘敌不备,把他们全部消灭。

战斗计划的改变,使得行军在一天之内一下子增加了120华里路程,官兵们甩开大步前行,13岁的南启祥只有小跑着才能跟上。刚开始,他还劲头十足,慢慢地就觉得双腿发软,上气不接下气。他就以父亲为榜样,鼓励自己:爹在行军时,不仅背着背包和干粮袋,肩上还担着副炊事挑子,那该是多大的负重啊!他又摸了摸背着的军号:我死活都不能掉队,连长还等着我传达命令呢!于是他觉得身上又有了力气。他就这样跑啊跑,从凌晨到上午、从下午到晚上,连水壶跑丢了都不知道,直到夜里十点钟,终于把那150华里的路程抛在了身后。

进攻号在叙永县城头吹响。南启祥握着一颗手榴弹跟着排长端了敌人一个营部。这一仗,全团歼敌2000多人,受到野战军刘邓首长通令嘉奖。南启祥被评为全团“行军模范”。

部队休整时,南启祥找到连队文书郭天凤,不好意思地说:“求你件事儿,我不识字,请你帮我写一份入党申请书!”

从穿越赤水河到跨过鸭绿江,南启祥又奔向抗美援朝战场。1953年初,他随部队由朝鲜东海岸转移到西海岸,执行反敌登陆任务。这时,他被选调到新组建的第16军炮兵第328团轮训队当班长,并被列为党员发展对象,连队党支部决定由副指导员陈会杰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部队驻扎的石砚洞地区是山区,地形复杂,当时潜入的敌特活动十分猖獗。一天,副指导员交给南启祥一项任务:由他带一个班去搞潜伏,抓捕敌特分子。副指导员说:“据上级掌握,这批特务是经过专门培训的,非常狡猾,团组织了几次抓捕行动还没有战果,你要多动脑筋。”这时,当年指导员孟昭身飞身炸据点的形象不禁在南启祥的脑海中浮现:那根导火索燃爆的不光是勇敢的威力,还有智慧的能量啊!

他从全队挑选了11名战士,组成一支精干队伍。每天晚上出发前,他要求战士们每人只喝一碗胡辣汤,在鞋里垫上乌拉草,兜里再装几个辣椒,这主要是解决雪地潜伏冻伤、打瞌睡和上厕所的问题。

南启祥带领战士们,冒着零下十七八摄氏度的严寒出发了。在雪窝里,他们一守就是一整夜。连续一星期,耳朵、鼻子上都留下了冻伤痕迹,但他们一直没有摸到敌特的影子。南启祥对大家说:“我们不能光靠地图指定的潜伏位置,要仔细把地形实地勘察一遍,对敌人可能出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放过。”有的战士提示:“这可是方圆50多公里的山地呀!”南启祥说:“我们就是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于是,他们白天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去侦察地形,研究分析敌特的活动范围,晚上有重点地进行设伏。

这天晚上,南启祥把人员编成3个小组隐蔽在山下一条三岔小路旁,这是他们野外潜伏的第14个黑夜。这天天气更冷,冻得脑门都疼,大家在雪地上咬紧牙关、瞪起警惕的眼睛死守着。第二天拂晓,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终于出现了。南启祥一个手势,战士们一起扑了上去……

这一抓捕行动有力地震慑了敌特的破坏活动,南启祥荣立了三等功。同时,副指导员还告诉他一个好消息:组织已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那一天,南启祥独自登上一个山头,紧握拳头,放开喉咙,“嘀嘀嗒嗒”地喊起了号谱。灿烂的阳光下,那满山的积雪都仿佛燃烧了起来……

3月14日上午,南启祥走进了连指挥所那条长20米、宽2.5米、高2米的坑道,滴水的顶棚闪着一盏马灯。火光映照着石壁上悬挂的党旗,把整个坑道染得红彤彤一片。在入党介绍人陈会杰的带领下,他庄严地举起了右手!

仪式刚结束,空中又响起了敌机的轰鸣。南启祥奔出洞口,迎着熊熊烈焰,向着火炮阵地,向着他的战位,又勇猛地奔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