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福建援宁女教师杨明:“超长待机”播撒希望火种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亮、范思翔 责任编辑:杨红
2020-12-25 09:54:14

杨明在宁夏西吉县职业中学与学生相互拥抱(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新华社银川12月24日电(记者张亮、范思翔)教育扶贫是最彻底的“拔穷根”。福建省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的女教师杨明,用“超长待机”的援宁支教,为宁夏西海固山区的孩子点亮走出大山、走出贫困的希望之路。

2014年,杨明怀揣“做件让自己一辈子难忘事情”的憧憬和对祖国大西北的向往,报名成为第16批福建赴宁夏支教教师。回忆刚刚来到宁夏西吉县的日子,水土不服首先给这位长期生活在沿海地区的英语教师一个下马威。

“一开始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嘴唇开裂、夜里失眠是常事。”杨明说,饮食差异、方言难懂也成为她初来乍到面临的挑战。西吉中学是杨明支教生涯的起点,面对当地师生的热情和期待,一碗西北风味的生汆面下肚后,杨明决心调整适应,克服各种困难“不辱使命”。

在宁夏西吉县职业中学,杨明在晚自习上给学生辅导功课(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相较东部沿海地区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是西吉县山里娃的共性问题,尤其口语是难啃的“硬骨头”。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现状,杨明“对症下药”,将学生们分组结对,引导他们面对面练习对话、听写,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学英语关键就是要多开口、多练习,慢慢培养起语感。”杨明说。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学生们渐渐培养起乐于“说”英语的习惯,“我写你看”“你说我听”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学生考试成绩也有了提高。

听说杨老师来自大山外遥远的地方,山里娃对杨明生活的地方充满好奇。杨明因势利导,常在教学中融入福建的地理风物、人文景观,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一次假期后,杨明特意从老家带回龙眼、枇杷等水果给学生们尝鲜,第一次吃枇杷的学生好奇地问杨明:“老师,枇杷核能吃吗?”充满乐趣的师生互动,不仅拉近师生距离,更帮助杨明快速融入当地。

在宁夏西吉县职业中学,杨明在课间与学生聊天(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第一年的支教生活接近尾声时,一位校领导对杨明说:“学生们刚适应了你们,下学期他们又得适应新的老师。”这话让杨明触动很深。在离开西吉中学的那天,杨明所教的两个班90余名学生,从她的宿舍列队到校门口欢送她:“杨老师,你一定要再来啊,我们舍不得你走,下学期等你回来上课。”面对此景,杨明感动落泪,她向学生们承诺:“我会回来的。”

新学期,杨明兑现诺言回到西吉中学。“这里的孩子肯吃苦求上进,真实可爱,我愿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杨明说。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杨明还像一位家里的长辈一样,时刻关心着山区孩子的生活。学生去宿舍找杨明解题,杨明会用从家乡带来的干海鲜煲汤给孩子们做饭;遇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她常常自掏腰包补贴他们……

支教一延再延,归期一拖再拖,转眼杨明已在宁夏支教6年,被福建的同事称为“超长待机”的援宁教师,6年里,杨明跨越2个国家级贫困县、支教3所学校,教授过的学生超过300名。

“能够来宁夏支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这种情感从最初的不舍得离开,慢慢变成一种责任感。我还会继续待下去,做一名‘爱的星火燎原者’。”杨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