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树立崇尚节约的价值理念

文 | 陈大昊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也是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优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都是我们的取胜之道、传家法宝;进入新时代,尽管我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艰苦奋斗的美德不能忘、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仍要坚守初心、永葆本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牢固树立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紧盯不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降低粮食和食品损耗浪费。厉行节约既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也是革命军人应有的行为准则和品德修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军官兵必须走在前列、身体力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句诗从小便能熟练背记,此中道理尽人皆知。然而,“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然而毋庸讳言,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知而不行”的症结在何处?我们不妨从思想根子挖起。先说说宴请招待。在一些人看来,饭菜不高档、不丰盛代表不热情、不好客,其背后则是人情的羁绊、面子的虚耗,更有甚者存在“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错误观念。反思食品浪费现象,这其中,有的是“眼大肚小”,吃到最后发现“心有余而胃不足”,有的则是公家饭菜“不吃白不吃”的心理在作怪,抑或是自己花钱、吃不够本就是吃亏的心理在作祟。这些错误思想、不良心态的背后,实则是价值观错位,缺乏敬畏心。

《习近平在福州》一书中讲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周日的早上,因为上午要加班,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叫上秘书一起在家吃早饭。吃完饭收拾碗筷的时候,秘书准备把锅里剩下的大半碗稀饭倒掉。习近平看到之后,立即予以制止,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每天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这种敬畏感要发自内心、要是自觉的。你可能觉得这半碗饭值不了多少钱,但敬畏感和钱没关系。”秘书听了之后很是惭愧。

的确,内心的敬畏感无关金钱,正确的价值观关联价值。从“心间”到“舌尖”,从知道到做到,之所以常常在“最后一公里”落空,表面看缺少的是行动力,实则缺乏的是敬畏感。架通“心间”到“舌尖”的桥梁,重要的是树立崇尚节约的价值理念,在强化敬畏感中“立心、立规、立行”。

欲事立,先立心。首先应让勤俭节约的理念和浪费可耻的敬畏深入人心。思想自觉,才能行动自律;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广大官兵应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是兴业之基、传家之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毛泽东同志曾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我们需要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现在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能纵容浪费,否则,再厚的家底也抵不住浪费的侵蚀。

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虽然现在各方面条件好了,但“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决不能大手大脚浪费。正如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说的那样:“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做好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每名官兵都应标准更高、走在前列,从自身做起,从“舌尖”抓起,按照节约每一个铜板的精神立标准、定规矩,扎紧制度的笼子,推动节约餐饮、“光盘行动”走向深入、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