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加钢淬火,打造应战应急的“铁拳头”

—— 河北省赵县加强民兵队伍战斗力建设纪实

文 | 尹威华 贺 宇

“八一水库东南侧3公里水域发生决口,命你部迅速实施救援!”春分时节,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河北省石家庄市八一水库清晨的宁静。随着指挥员一声号令,赵县民兵应急救援分队兵分两路快速出击,搜索班民兵操作无人机低空盘旋侦报情况,救援排民兵操控冲锋舟靠近“洪灾区域”……挺进陌生地域演训淬火,这是赵县军地聚焦使命任务加强民兵队伍战斗力建设的一个缩影。

向战而行,精武强能。近年来,赵县军地针对民兵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注重在加强民兵队伍战斗力建设上狠下功夫,抓教育强思想,抓编组强队伍,抓实训强能力,使一支支过硬民兵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常年活跃在千年赵州桥畔、万亩赵县梨园。

赵县人武部组织开展传承英烈志活动 重温入党誓词1 朱金炎摄

赵县人武部组织党员到红色场馆开展“学英烈事迹、悟初心使命”活动。(摄影/朱金炎)

强能先强心——

积蓄敢打必胜的“底气”

“眼中只有胜利,不抛弃也不放弃!”近日,在石家庄市军地组织的全民国防素养大赛中,赵县3名民兵顽强拼搏的事迹一经宣传,便引来无数赞叹声。据悉,比赛中赵县民兵郭又玮翻越障碍时不慎磕伤,但他仍咬牙坚持完成物资搬运、定向越野等7个课目比赛,最终斩获2个第一、1个第二、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赛后,郭又玮却心有不甘地说:“没有拿到总分第一名,期待明年再战!”

“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在赵县民兵队伍中绝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赵县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冀中平原抗战更是彪炳史册,多年来赵县军地注重在深挖红色资源中拓宽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通过“以点带面抓、文化熏陶育、榜样引领学”等方式,不断激发民兵刚强不屈、勇敢无畏的血性胆气。

烈士墓前悟思想、学习英雄话使命、融入实践强担当……笔者从赵县人武部了解到,近年来,他们组教施教注重在“小、活、快”上做文章,让教育走进操场、走进帐篷、走进训练场,特别是抓住民兵训练任务转换、整组点验等时机,见缝插针开展随机教育,将教育课堂延伸到训练场、前置在任务中;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用好微题材、微平台,把大专题分解为“微教育”,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砥砺了意志、培塑了精神。“今年,我们整合辖区红色资源,为民兵精心准备了12堂精品课,目前已经下发各单位,便于各乡镇(街道)开展民兵战斗精神教育。”采访中,赵县人武部领导说。

军地齐发力,激活民兵战斗精神培育“一池春水”。采访中笔者获悉,早在2023年赵县人武部便联合县委县政府制订民兵战斗力提升计划,利用出入队、集中教育等时机常态开展“读英雄书籍、讲英雄故事、唱英雄歌曲、走英雄道路”专题教育活动,不断砥砺民兵精武豪情;对外注重“借水行舟”,充分发挥老干部“活教材”和军地共教共育“两大优势”,持续开展“老英雄讲战史”、“老革命讲传统”等活动,并在地方融媒体平台“赵州发布”开通“国防教育专栏”上理论微课、讲强军故事,在精度讲解、深度辨析中激发了民兵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

强军先强心,育人先育魂。近年来,赵县军地区分民兵个性需求和共性问题把准脉搏、敲准鼓点,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融入民兵血脉里、落实在民兵行动上,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心”又“走新”。

赵县人武部组织开展基干民兵训练1 尹威华

赵县人武部组织基干民兵进行军体拳训练。(摄/尹威华)

赵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分队开展应急演练3

赵县人武部组织民兵教练员进行安全防护应急训练。(摄/尹威华)

能用也好用——

编建急需紧缺的“精兵”

“刘飞,到!”“赵刚,到!”清明节前夕,赵县人武部随机抽查赵州镇民兵应急排战备值勤情况。笔者欣喜地发现:除1名民兵因病请假外,人员到位率高于规定比例十几个百分点。

这一可喜变化,缘于一次“败走麦城”的检讨反思。去年年初,该人武部在企业编组民兵时将部分人岗匹配度不高的员工编入民兵队伍,结果在上级组织临机拉动时,该民兵分队在集合时间超时的情况下人员到点率仍不到80%,受到通报批评。

“整组是民兵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提高民兵战斗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不断优化民兵组织的内部结构。”赵县人武部领导介绍,民兵战斗力建设的基础在编兵,必须紧盯职能任务需求,坚持“打什么仗就编什么兵,遂行什么任务就编什么队伍”。工作实践中,赵县人武部及时与县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建立潜力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毛遂自荐、基层推荐、行业举荐等多种渠道,编组了一大批网络高手、专业能手、无人机飞手等专业人才,并依托当地医药、化工、运输等企业建立起人才装备预征预储资源库。

“编组革命”催生战斗力“裂变”。近年来,赵县军地着眼民兵援战保战任务所需编组民兵分队,重构编组模式、重构力量结构、重构保障链路,打造出无人机侦察、网络通信维护、医疗救护等5类“尖刀模块分队”,在上级组织的集结点验、训练演习中大放异彩。“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军地‘政策包、资源池、服务链’的组合拳下,不少民兵在基地化轮训中碰撞出战斗‘新灵感’、摸索到协同‘新赛道’。一批地方有潜力、打赢离不开的新质民兵分队先后组建,成为制胜链条的关键一环。”采访中,赵县人武部领导欣喜地说。

“从应战应急到向战为战,民兵的作战功能越发突出。”采访中,该县副县长秦蛟介绍,在编实建强队伍的同时,他们高标准完善军地联合指挥所,同时引接各类信息系统,配发民兵应急装备器材数千套,全县民兵战斗力建设实现“蝶变升级”。

向战又能战——

锻造遂行任务的“硬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尖刀”的锋利,不仅靠装备科技的进步,更依赖平时不懈的磨砺。

“七下八上防汛忙,救援备勤想在前。”在赵县,干部群众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赵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中段的山前冲积平原,每年夏秋时节水患多、防汛压力大,急需一批关键时刻“拉得出、起作用”的民兵水上救援队伍。然而水上救援专业性强、危险系数高,操舟时如何通过手势指挥协同、皮划艇横渡时如何架设安全绳索,一度是赵县军地领导的“挠头事”。

怎么建,如何训?作为水上救援领域“资深专家”,赵县民兵教练员周辉峰谈起往事依然唏嘘不已。第一次组织民兵操舟训练时,参训民兵谈起理论头头是道,模拟操作有条不紊,可当冲锋舟真正开起来后,引导员、操舟手、救生员、安全员几个人却纷纷“掉链子”:没有了“同操一舟如一人”的配合,更别谈实施高效水上救援。在陌生水域救援任务重、风险高、压力大,考验每名民兵的心理素质,可连续多日的高强度训练,让有的民兵心理“破防”、打起了“退堂鼓”。正当周辉峰一筹莫展时,赵县人武部的创新训练举措也“新鲜出炉”。

“民兵训练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赵县人武部领导介绍,一些民兵分队装备科技含量高、操作难度大、遂行支援保障任务多样,对组训提出更高要求,倒逼各级指挥员围绕训什么、如何训、在哪训等问题集智攻关。近年来,赵县军地积极探索防汛救援训练模式,走出了“1+3+3”的综合训练新路子:“1”即指精编组建一支应急救援拳头力量;“3+3”则表示建立“金牌教练员——民兵干部——民兵尖子骨干”三级帮带梯队,推行“基础技能集中训、专业岗位分散训、任务能力融合训”三段式组训方法。同时,为解决民兵训练中存在的难题,赵县人武部依托编兵单位优势资源,“借梯上楼”解决组训教员、组训场地不足等问题;与地方应急专业力量合训,开展军警民联合行动训练,加强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训练,促进民兵战斗力快速生成。

“只有平时训练演练动真格,才能实现‘成绩’向‘战绩’的转换。”周辉峰介绍,该县常态开展集训提能和比武竞赛活动,同时对训练方案、日常考核和个人军事训练档案进行细化规范,从训练计划、训练质量到考核验收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和随机检查,有效提升了民兵队伍抢险救灾的实战能力。

向战为战的脚步踩得有多实,战斗力生成就有多快。如今在赵县,无论是在扑救山火现场还是在防汛救援一线,哪里有需要民兵就到哪里集结,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民兵奋战的身影。据统计,近年来赵县民兵先后10余次成建制遂行各类应急行动并出色完成任务,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民兵的使命担当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