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中国民兵

向战而练,探寻精武强能的“新钥匙”

—— 广东省东莞军分区推进民兵军事训练转型升级新闻观察

文 | 周双成 戴 斌

早春二月,南粤大地物华新。

比时令跑得更快的,是号角声声急的催征步履。在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广东省东莞市,一幅大抓练兵备战的精彩画卷早已铺陈开来:民兵教练员集训如火如荼,国防动员指挥能力考核紧张进行,民兵应急分队实战化训练激战正酣……

看滴水可知沧海。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如何全面提升民兵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如何构建与使命任务相匹配的民兵军事训练体系?沐浴着华南春日的暖阳,笔者校场观澜,近距离捕捉新时代民兵队伍训练转型发展的新气象,探寻东莞军分区在回答这一时代命题时的实践和思考。

侦查行动全景

东莞军分区组织民兵无人机分队进行侦察课目比武竞赛。

教练员科目展示:单兵战术基础

东莞军分区组织民兵教练员进行单兵战术课目训练。

做好“加”与“减”的计算题——

厚植援战保战的底气,甩掉走向战场的“包袱”

“忙,充实,有干劲!”春分时节,刚刚送走最后一批新兵,东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教员刘光辉又忙起民兵教练员集训的事来。谈及开年来的工作感受,这位“武教头”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自豪。

作为民兵无人机操作专业骨干,担任“金牌教练员”后,刘光辉几乎将业余时间全部用在无人机专业教学上。

“组织对我委以重任,倾尽全力为战斗力服务就是我对组织的最好回报。”认真学习习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刘光辉深感责任重大。

这一切,都要从他入选“金牌教员池”说起。

前几年,由于东莞市无县(区)一级行政机构,组织民兵训练时在市级层面筹划和基层落实之间缺少中间一环,专业基础弱、尖子人才少等问题逐渐显现,导致训练层次一直低位徘徊。基于这一现实情况,该军分区以打造“十个标兵基层武装部、十支优秀民兵分队、百名优秀专武干部、百名专业化民兵教练员、一流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一流民兵装备仓库”为内容的“双十双百双一流”建设目标,着力解决民兵训练走虚踏空问题。

“做好加减法,向训练资源要战斗力。”该军分区机关干部袁煦辉介绍,训练保障方式的迭代升级,背后的支撑是训练资源的整合优化,“金牌教员池”、“精品教案池”等一系列“资源池”随之浮出水面。

尝到甜头后,该军分区持续推动“资源池”扩容。他们注重从地方高校、高新企业等新质技术群体中挑选编建对象并组织针对性培训,助力新型人才尽快成长为优秀民兵教练员。一时间,一大批“武教头”呈几何倍数快速增长。

“过硬的组训人才是‘软件’,完善的练兵之地是‘硬件’,必须两手都要硬。”东莞军分区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持续在练兵场地上“做减法”,按照“改造老旧的、升级现有的”原则,压缩精简场地数量,改造升级装备器材,科学提升民兵训练基地专业化保障水平。

笔者在民兵训练器材室看到,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无人救生艇等装备器材设施齐全,且按照战备需求规划的训练区、教学区和装备储管区界线分明、布局合理,确保训练保障提档升级与民兵训练转型同频共振。

向战而行,练兵强能。新年度的练兵场上,东莞军分区依然做着“加”与“减”的计算题,无论如何变化,目的只有一个:锻造民兵随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实战能力。

警戒防卫行动:伪装防护(2)

东莞军分区组织民兵进行伪装防护课目演练。

把握“统”与“分”的协调性——

集中优势抓“统练”,精准施教强“分训”

“市区主干道遭遇‘突袭’,驻军某部任务行动严重迟滞”……采访中,笔者与该军分区组织的一场保障部队过境行动演练“不期而遇”。“激战”正酣,导调组临时增加“后方道路被毁机动受阻”的情况处置,使演练增添了“悬念”。

紧急时刻,作为预备队的厚街镇民兵支援保障分队迅速上场“救火”。他们先用无人机勘察道路损毁情况,紧接着动用大型工程机械清理土石、压实路面……没多久,一座钢桥便架设完毕,部队车辆顺利通过。

一击制胜的背后,是东莞军分区组训模式的转变。

“过硬的军事素质是民兵遂行任务的基础。”该军分区领导介绍,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高新产业汇聚、科技实力雄厚,在无人智能、网络通信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资源。然而曾经一段时间,民兵训练大多时候“一锅煮”,导致训练一度“搁浅”,新装备也被“束之高阁”。

如何走出窘境?该军分区党委定下决心:必须加强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训练,促进新质战斗力快速生成。为此,该军分区及时联合市政府下发《东莞市加强民兵军事训练转型建设措施》,配套制订《民兵基础训练管理规定》等6个规范性文件,研究制订基干民兵分层分级分类施训方案,打出一套练兵强武“组合拳”。

——统分结合训。加强计划调控,健全年度、阶段、专项等训练计划统筹机制,加强全周期、全要素管理,形成从计划到考评的训练管理闭合回路;遵循训练规律,按照“先共同后专业、先技能后应用、先单兵(要素)后单元(体系)、先分训后联训”的原则,逐级提升民兵基础课目训练质效。

——模块组合训。将专业种类相同(近)、职能任务相通的不同建制民兵分队进行模块化编组,全面实施集中组训、专长任教;针对网络、无人机(艇)等新质民兵分队编建实际,探索设定园区、镇街特色专业训练合作区,划分组训任务内容,决定谁来训、训什么、训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军地耦合训。探索实践“军事机关主导、地方单位承训、培训机构协训”的方法,实施计划统筹、质量调控,有效解决新质力量召集难、组训难等现实问题;依托辖区高校教育资源,军地签订教练员培训和教学合作协议,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组训力量统筹使用。

训得实才会固本强能,抓得紧方能提质增效。在各级共同努力下,东莞市民兵军事训练结出累累硕果。去年以来,在广东省军地组织的各类比武竞赛中,东莞市就有多支民兵分队“摘金夺银”,一批新战法训法得到“战火”淬炼。

提升“训”与“考”的耦合度——

以训练的方式考核,以考核的方式训练

“以战领训”、“依法治训”……民兵调整改革以来,对于这些名词术语广大民兵并不陌生,可要真正实现战训一体化,绝非易事。对于这一点,南城街道武装部干事贾志勇感触颇多。

“难,太难了!”从军分区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杯,贾志勇道出所有参赛民兵的心声:“现在不仅考核形式变了,考风更正了,课目也更难了。”

“对考核内容、考评标准进行升级,才能考准‘关键点’。”考核员彭亮指着一本厚厚的考核规程介绍,近年来,军分区探索制订了一整套针对不同类别人员的系统训练方案,“训、考、评”一体组织实施,以最大限度贴近实战的考核风向引领训练走向。

向战聚焦,考核是风向标,考分是硬杠杠。笔者从该军分区机关了解到,民兵调整改革拉开大幕后,一系列直指矛盾问题的整改措施密集落地:紧贴新形势应战应急需求优化民兵力量体系和结构布局;按照民兵军事训练大纲深入推进按纲施训、依法治训;建立完善军地联合督察和问责机制,常态开展军事训练监察工作……

考核“风向标”之变,逼着“答题”更贴近实战——

射击考核增加了考场临机处置内容,综合检验参考官兵的战术素养、专业技能以及心理素质;某民兵分队在战场救护课目考核中,虽然单项技能过硬,但因“敌情意识不强”被扣分较多……

训练聚焦使命任务,考核树起实战靶标。笔者在考核现场看到,场地布设崩塌路段、燃放发烟罐、模拟实战背景,民兵在紧张氛围中展开激烈角逐,有效增强了比武考核的“硝烟味”。“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情况,大家都不知道。”该军分区机关干部王恩佑告诉笔者:“考核融入实战背景连贯实施,一个个‘没想到’,逼着大家‘全想到’。”

与此同时,该军分区还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出台《民兵军事训练考核办法》等制度机制,将民兵参训情况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范畴,激发内在参训动力;构建民兵解难帮困机制,落实民兵体检、慰问等规定,营造安心参训环境;出台《东莞市基干民兵优待和权益保障办法》,提升民兵参与军事训练的荣誉感、归属感。

“军事训练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是最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采访中,东莞军分区官兵和民兵表示,他们将以更实的姿态、更强的力度破解矛盾难题,加快推动民兵军事训练转型升级,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本文图片由卢金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