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廿九,是福州市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孝顺节”。这一天,福建省军区福州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文化活动中心内热闹非凡,一场由军地联合举办的文艺演出正在这里举行,笑声、掌声、加油声不时传出,一碗碗为老干部老阿姨精心准备的“福粥”让他们喜笑颜开……这是该干休所开展特色活动提升老干部幸福指数的一个温馨镜头。
福建省军区福州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是由原来不同建制的5个干休所整编合并而成。自组建以来,他们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理念,坚持守正创新、竭诚奉献,全链路构建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的服务保障体系,老干部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该干休所被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干休所”,干休所党委被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福州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定期邀请军地文艺团体到干休所进行慰问演出。
福州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组织党员、干部到红色场馆参观见学。
福州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定期组织人员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
“让老干部老阿姨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老首长,您辛苦了,咱们坐在亭子里休息一会吧!”“老阿姨,您今天看起来真漂亮,咱们合张影留个纪念吧!”……在该干休所营院里,时不时就会传来官兵们温馨的话语。
“让老干部老阿姨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该干休所老干部平均年龄95岁,身体健康状况普遍不太好,这对干休所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积极开展“亲情服务”,要求干部骨干做到“三熟三会”: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老干部基本情况和生活习惯,会做思想工作、会组织老干部活动、会处理老干部常见难题;医护人员做到“五熟”:即老干部病史熟、老年人保健常识熟、抢救预案熟、急救技能熟、附近军地医院熟;全所人员落实“五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个起身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片耐心倾听、一腔真情服务。此外,他们还根据老年人起居饮食等特点,在每家浴盆、马桶、走廊处等都安装了扶手,为每位老干部定制个性化食谱。
“人人有爱心,事事总关情。”谈到干休所工作人员,老干部们总会赞不绝口。所里一位老干部,老伴早年去世、子女远居,自己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右眼失明,情绪一度极其低落,整日郁郁寡欢,干休所及时安排医护人员每天早晚两次上门注射胰岛素,轮流到家中陪老干部聊天散步拉家常、鼓励他积极治疗,老干部精神状况日见好转,病情也很快有了起色,恢复程度大大超出预期。
老干部老阿姨爱花之人不少,之前不少人家将花花草草摆在房前屋后显得比较杂乱,不仅影响了营院美观、在台风天来临时还存在安全隐患。重堵不如善疏,干休所就在营院的一处空地专门设置若干花架,老干部们纷纷拿出自家的三角梅、仙人掌、南洋松、蛇皮兰等花卉,在指定场地统一种植,如今,这块场地被大家称为“百花齐放园”,成为营院一道“靓丽风景线”,老干部们感慨地说:“现在不仅花养在一起,大家的心也凝聚在了一起。”
倾情服务换来真情回报。近年来,该所工休关系十分融洽,全所人员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干休所建设年年上台阶,到处都呈现出温馨、和谐、愉快的景象。
福州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老干部科普营养膳食知识。
“把老干部的‘心上事’放在心上”
“真没想到我们有生之年还会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住上了花园洋房一样的房子,上下楼有电梯,营院内有超市,食堂的饭菜品种多样让我们吃出了营养健康,不出营门就可以理发、修脚,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一位老干部的真情述说,反映出该干休所倾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全力满足老干部老阿姨日常生活需求所展现的可喜成果。
“把老干部的‘心上事’放在心上。”2018年2月,该所老干部刚搬入统建住房时,小区仅完成了主体工程,功能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布局也不够合理,给老干部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该所党委及时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并形成共识:让老干部有个更好的安享晚年环境。对此,他们将营区改造作为“党委工程”,积极为老干部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用行动兑现承诺。为打好“第一场攻坚仗”,让老干部在新营院过上新生活,干休所党委班子成员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建设,半年时间内就完成了生活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并积极推进多功能教室扩建、门球场地新建、棋牌室合建,引进了超市购物及理发、修脚和自助银行等社会化服务项目,配置了营区管理系统、电子围墙(栏)等智能化设施;整修了门诊部,更新了部分医疗保健设备,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如今,漫步该干休所营院,犹如走进了一座花园。“耄耋之年住高楼,无限美景眼底收。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赶上好时候……”生活在该干休所的老干部提起住房统建工程,对干休所党委一班人赞不绝口。
老有所想,我必思之;老有所盼,我必行之。搬入新营院后,老干部最关心的就是办理统建住房产权证,几乎逢会必提、遇见必问。干休所党委一班人迎难而上,决心实现“户户都有产权房”的目标。由于营院住户多、各类棘手问题复杂,加之各种历史原因,需要多方调阅资料、完善信息、提交审核,所里的工作人员就一趟又一趟不厌其烦地往返地方不动产交易中心,在历经近3年时间后,统建小区的土地证和楼宇产权两本大证终于全部办成,圆了老干部的安居梦。很多老干部得知消息后激动地说,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让服务‘多跑路’、老干部‘少跑腿’”
“所里真是给我们办了件大实事,以后不用出门就能问诊取药了。”近日,一位老阿姨拉着该干休所领导的手如是说,他的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日前,该所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改造医保进所系统,完成了地方医保专线入所,受到了老干部们的高度赞扬。
前不久,该所举行医护人员岗位大练兵暨“为老干部办实事”活动。他们了解到所里有169名医疗关系不在军队医院的离休干部配偶,且老阿姨们大多年事已高、患有多种疾病,需要经常往返地方医院,但普遍不会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网上挂号、预约就医和费用结算,存在就医困难、取药不便等现实问题。
只有改变传统的医疗保障模式,才能更好适应老干部老阿姨的医疗需求。为此,干休所领导主动作为,协调当地卫健委、医保局和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投入资金对干休所门诊部功能用房进行升级改造,依托门诊点和医保结算平台推动地方医保专线入所,并取得省级机关医院增设门诊点资质。
“我们通过让服务‘多跑路’、老干部‘少跑腿’的方式,最大限度把各类保障工作做细做实。”该干休所领导介绍,医保专线进所后,他们还积极协调地方医院开办针对老年人的特色门诊,每月协调省级机关医院和老年医院特色专家医师来干休所巡诊,为一些特殊病种可居家治疗的老干部老阿姨开设家庭病房项目,使其享受到了更便捷、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所里有30多位年事较高且独居的老干部老阿姨,有的长年因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日常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等琐事都成了“老来难”。为了让老干部老阿姨感受到干休所大家庭的温暖,他们建立“四个一”空巢暖心机制,每人一对一“结对子”,每天一次当面问候、每晚一次电话联系、每周一次上门走访、每半月一次入户送药,还与周围粮油店、家政公司等服务网点签订协议,与附近邮电局、银行、快递公司等结成共建单位,协调确保老干部都能享受“绿色通道”快捷服务,尤其是对孤寡空巢老人实行“全天候”服务保障,用爱“填补空巢”、用情“带走孤单”,以朝阳姿态干好“夕阳事业”。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